凌晨2点多被孩子给踢醒,一时无眠。回想优优阅读的近四年的时间,各类书籍已有四百多本。当身边的人得知孩子读了这么多书会很惊讶,可惊讶之余抛过来一堆问题:孩子是不是认识了不少字了、一定很会讲故事吧、那以后上学了作文肯定不错、你不用再为孩子的语文操心了,更有甚者认为是“神童”,吓得我满头黑线,再不敢提及优优阅读的事情。反思自己,阅读是孩子自己私人的事情,我拿出来是炫耀,还是真心的分享,这样真的好吗?是的,正如书中说的那样,“阅读是一种乐趣,而不是父母的面子。”这句话彻底让我清醒了好多。
(2岁半时,《噼里啪啦》可算是启蒙书,从1岁读到2岁多算是最爱的书之一。反复读了N遍,最喜欢里面的大河马。很多书都是反复读了很多遍,只有少数不是很感兴趣的翻几次就丢书架上了。)
优优两岁半左右的时候,曾经有段时间对“指读”很感兴趣(即使到现在偶尔也还这样读),就是手指着书上的字一个一个地读。当时我很兴奋,以为这样就可以很快认识字,她就能自己读书了。还有的时候,她会迫不及待的想知道书上说的是什么,我就会说你快点认字啊,这样你不就可以自己看懂了吗?我以为借着这样的契机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认字。是的,曾经我也是个功利的妈妈:想让孩子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通过阅读认字(不知不觉中认字,而不是机械的去背)。我还暗自窃喜,自以为是很高明的做法。
直到朋友推荐我看松居直先生的《幸福的种子》,这本书彻底的改变了我的看法。也为之前的想法感到惭愧,真是应了那句话——无知者无畏。书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图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的‘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读图画书于孩子来说原本是件快乐的事情,可是我们理解为识字。还记得小时候读连环画时的快乐吗?“读书不是修行,而是享受。尤其在孩子小的时候,大人要更要多花心思,让他们高高兴兴地读书。”全书围绕的主题的就是阅读是快乐,喜悦的事,是一种享受。自此以后我再没有刻意去让优优认字,不会去问一些问题,没让她背故事书。读书于她而言就如同玩她的积木、芭比、捏黏土一样似乎就是“玩”。
也许最初是带着功利心,又或者是歪打正着地抓住了启蒙关键期,不管怎样孩子似乎还真的就此爱上了故事书。每当她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房间的角落里翻着她心爱的图画书,一坐就是好久;或者在洗澡的时候讲一些只有她和她的玩偶们才能听的懂得故事;夜晚冲去阳台看月亮什么也没看见时,失望地跑回来嘟囔一句“哦,是下弦月了。”;每次收到书的时候,会欢呼雀跃,跳起来说“谢谢妈妈,又给我买新书,我真是太开心了。”甚至拿起我的大书一本正经的看,当然是看插图了;幼儿园布置的作业,或者做一些逻辑狗之类的题目时,自己可看图搞定,而不需要我来读题目。“读书不等于识字。”不识字的优优照样能将书“读”的很开心。
(这是我的《心理学与生活》,小家伙看的津津有味。)
(好认真,你看得懂吗?)
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怎样让孩子喜欢读书呢,让他做一个爱书的宝宝?“孩子的成长是每天不断努力累积的结果,这种努力是无形的,所以教孩子爱书的最好方法,就是由父母亲子来教导。”想起优优一岁一个月开始读书,那会儿会说的话就是几个字,每天我都花大量的时间,将她抱在怀里给她读故事书。无论白天还是夜晚睡前,孩子最开心的就是说“妈妈怀”(坐妈妈怀里读书了),记得她每次都安静地坐一个小时左右。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最爱的肯定是小昆虫:蜜蜂、蝴蝶、瓢虫、蜘蛛、芝麻虫、蚯蚓、蜗牛、萤火虫、蚂蚁.....很小的时候就会和她一起观察,甚至养过蜗牛,蚕。这样再看到书的时候就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抓住孩子的关键期,观察她的兴趣点,选择相关的图画书,将她送进图画书的世界。
(老家芝麻地里,吃芝麻叶的虫子,不知道叫什么。家里人称是“芝麻虫”。我一点都不敢碰,可是小家伙却特别喜欢。)
(优优的好朋友给的几只蚕宝宝)
一岁多的时候很喜欢《小房子》这本书,可却是我最怕读的一本书,字太多,页数也多,每次都要读的口干舌燥。她当然是爱里面那个可爱的太阳,做着各样的表情:鬼脸,笑脸,打哈欠.....春天苹果树开满一树的花儿,孩子在小溪边放纸船;夏天花园里欣欣向荣,孩子在池塘里开心地游泳;秋天漫山遍野的黄色、橙色和红色,冬天被白雪覆盖的村庄,一片银色的世界,孩子们开心地滑雪,溜冰。每每读这本书的时候,脑海里的画面感都很强,我自己非常喜欢这本书,每读一遍感觉都不一样。也许是因为太美,也可能是自己的感动,不知不觉影响到了优优,所以她才能那么安静,认真的听。
(《小房子》书中的太阳)
有一句名言:“生命最质朴的感受,就是从心底最深处涌出强烈的、活跃的、无法压抑的喜悦。”所以,让我们暂时放弃一些功利的想法,就是单纯的让孩子开心,快乐的读书。以前买书的时候我也会考虑是否有用,对孩子的见识能起到怎样的作用。最近一次看完《幸福的种子》想给孩子买一些她认为好玩的、有趣的书,让她感受真正的快乐。
最近两年孩子大了些,自己也开始读一些书,尤其是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书,每每读完都要回味一下,觉得很享受,可是有个煞风景的娃爹总要我写读后感,心中甚是不快。我想孩子也是这样的吧,当她津津有味读书的时候,你问一堆问题,估计都把读书的乐趣问没了。当然还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阅读的不断累积,真的可以充实内心。也有很多次问自己或问他人:“读书有什么用”?(不是有读书无论的观点嘛)后来觉得慢慢地书读的多了,确实能让人从内心里感到快乐,能感受到内心力量的增长,或许这也是给自己的最好的答案吧,我希望将来优优也能有此体会。
图画书就好似种子,一粒幸福的种子,我们应该尽早地将这粒种子播种在孩子的心中。孩子自图画书中体会幸福、感动和满足,心灵的广度和深度也会跟着扩大。身边有很多的孩子在玩具、穿着等方面都非常的精美,可是有多少家长真正去关注孩子内心的充实感,一本好书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内心的充实感也是可以从书中获得。
摘抄一些我认为比较好的句子,看看有没有改变你对图画书的一些看法?
“要增加幼儿的词汇量,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听到丰富的词汇。事实上,建立幼儿阅读能力的基础,是从耳朵不断累积词汇开始,而不是让幼儿提早识字、看书。”
“图画书对孩子而言,不只是‘有用’或‘有益’的东西。就像大人享受读书的乐趣一样,孩子读书也应该是一种享受。因此,在想通过图画书教育孩子之前,让他们获得乐趣是非常重要的。”
“当孩子的想象力不够发达时,图画书可以弥补其不足,使孩子的想象力更丰富,所以图画书的品质非常重要,因为插画的品质会左右孩子的想象力品质。”
“图画会讲故事,因此只要看图,就可以了解故事的内容。”
......
经常会有妈妈让我推荐书给她们的宝宝,我都有点惶恐,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差异性很大。优优喜欢的并不是别的小朋友一定会喜欢。每当这时我会耐心地跟别人说,看看宝宝在哪方面有兴趣啊,选择相关的图画书。
“幼儿的个体差异很大,生活环境也不相同,而且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会使孩子对不同的事情产生兴趣。另外,有没有团体生活的经验,也会影响孩子对图画书热衷的程度。因此,我们不能一统一的标准来判断,而应该多观察孩子的状况,从而选择最适合的图画书。”松居直先生的这段话也是我最想对那些求书单的妈妈的话。
(爱阅读,更爱生活的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