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而行,是每个人的渴望。但不是每个有这样愿望的人都能见到更美的自己。
说了不做的人大有人在,就像以前的我。每每自己的慵懒买单。
诚然,向美前行需要内在的力量,而非外在的“挤压”。但又不可否认,“别人”无形中也是促你向前的助推剂。
每个人心底都有一种渴望赞美的愿望,哪怕你比以前有了那么一丢丢进步。只要是真的用心做了,谁不期待赞扬呢?如果能得到他人的鼓励或褒奖,谁不会心花怒放呢?从鼓励里,我们听出了力量,看到了未来。将来的将来,我一定做得更好,再让你“大开眼界”。就是在这样的关注和助力中,我慢慢地成长,慢慢长成比以前更美的自己。
每每这时,心里总是默念着:明天的我不会让你、让你们失望,我会成为大家期待的模样,更会迎来自己梦想的美好。
中学时,才渐渐懂事。也就是从那时起,就有了一个小小的愿望。一定要用心学习,让父母省心,用好成绩让父母绽放笑颜。那时的我,很是用功,直至考上师范。后来,师范成了我的乐园。我又在想,普通家庭的孩子,没有好的经济,没有好的门路,更没有好的“大树”,那就只有靠踏实勤奋才会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赢得一席之地。
再后来,当我得到他人较多的的关注时,似乎又多了一份责任。这份责任虽与别人有关,却又无关乎别人,只是自己内在的一种期冀。因为别人,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很少有人明明白白地说让你怎样怎样。当我们把别人的期冀化作无形的压力,进步往往就显现了。
去衡水给小学生上课,后排忽然进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因为课已开始,她微笑给我示意,我又回以微笑。老太太听得认真,一会目视屏幕,一会埋头记笔记,一会跟孩子们一起齐读,一会和孩子们一起大笑。显然,她是最认真的“学生”。课罢,老太太赶紧来到我跟前,和我表达进课堂的歉意。我笑笑,“谁来听都可以”,我说。她紧握我的双手,一遍遍赞扬着“讲得真好,讲得真好”。一位七十岁的老太太,再次做到课堂上,是陪孩子还是愿学习,亦或是“考察考察”老师的水平,这些原因不得而知。但值得庆幸的是,我没有让老人失望,让她带着满足离开。她再次握住我的手,说更期待下次课的到来。
其实,我一直有种忐忑,怕自己不能令孩子们及组织者满意。但正是这种“焦虑”,我才倾尽全力去做好准备。只要用心了,结果就不会差强人意。
“忙啥呢,这么多天没听你朗诵了?”
“字练的咋样了?期待你越来越棒!”
“这些天没写文吗?还是没发?”
瞧,消息又不期而至了。呵呵,我确实没有理由“苟且”啊,有这么多人关怀,哪有不前进的道理呢?
向美而行,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