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篇:训练准备(五)游戏人生1
我对游戏是情有独钟的。在几年前,还没有儿子的时候,我曾经想写一系列文章,名字就定为《游戏人生》。这可不是小说,我是想写一个游戏思维方式,人的一生与游戏的关系的系列文章,并收集一下比较好的游戏。随着儿子的出生,这个计划就搁浅了。所以这一部分我又把这个名字激活,算是小小慰藉一下自己的心愿吧。不过我这一部分写的只是在训娃中游戏的应用。
我说的游戏可不是仅仅指当下大火的电子游戏,更多的是线下游戏。我对电子游戏是排斥的,但没有任何偏见。排斥的原因不是因为不喜欢,而是因为我自己的自律性比较差,年轻时有一段时间没白天没黑夜地沉溺其中,那段时间没有目标没有激情,每天就是盼着下班然后进入游戏世界。相信很多男性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自己的身体坏掉了,工作问题百出,家人和朋友好久也不联系。。。我仿佛已经被这个世界所遗忘。所以当时我下定决心,少玩儿电子游戏。后来我玩儿的真的很少了,但是发现自己还是无法自拔,就连电脑系统带的小游戏或者俄罗斯方块,连连看等手机小游戏竟然也能一直玩儿几个小时。直到有一天我对自己说再也不碰电子游戏了。从那以后就基本上没再碰过电子游戏。
即使如此,我仍然觉得游戏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或发现)之一,因为它充分利用和激活了人性的弱点,而且非常精准,能让人积极主动地去做事情。我以前经常幻想有一天能把所有的知识用游戏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所有人(包括孩子和成人)在娱乐中不知不觉地就能学到知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大部分孩子的学习都是被动的,应付考试,应付家长,应付理想。如果马云当初的梦想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那么我当时的梦想就是“让天下没有难学的知识”。只不过我永远成本不了马云,但是非常期待教育游戏界的马云出现。
我觉得游戏之所以能与教育特别是儿童教育相结合,最重要的是它有三个特性。
1. 娱乐性
娱乐性可能是所有人,包括成人和孩子都非常喜欢游戏的原因。王小波写小说的三大基本假设之一就是“人都是喜欢有趣的”。这指的就是人性。人与生俱来就喜欢有趣的事情,有趣的事情对人(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来讲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如果不给钱,大多数人都不会去工作,但是大多数人却花钱玩儿游戏(比如电子游戏或去游乐场)。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游戏有趣,而工作无趣。当然把工作当成乐趣的人除外。所以把游戏设计的有趣,就可以激发人性,变被动为主动,让人主动去玩儿。如果能把知识融进游戏中,那么学习还难吗?
2. 规则感
任何游戏都有规则,深刻地了解和利用规则,就能驾轻就熟,成为游戏中的赢家,如果不了解规则,那就会到处碰壁,事倍功半,成为郁郁不得志的Loser。这与我们身处的社会何其相似啊。儿童也好,刚毕业的学生也好,由于没有规则意识,在学习中,生活中,工作中与周边环境脱节,虽然努力却换不来好的结果的例子比比皆是。甚至有些人一辈子也不清楚社会的规则,那么一生碌碌无为,穷困潦倒也是很正常的事。
我个人认为,游戏是建立规则感最好的工具。
3. 及时反馈
假如你在公司里做出了突出贡献,是马上给你奖励好,还是年终给你奖励好?答案当然是前者。及时反馈给人的愉悦感要远远高于过一段时间反馈。试想一下你给朋友发了条信息,对方秒回和隔离几天才回你分别是什么感觉?希望获得及时反馈是人的天性。而这又是游戏的最大特点。所以人不喜欢游戏都很难。
所以游戏即人性,游戏即人生。充分利用好游戏的特点,就既能让孩子玩儿得高兴,又能让孩子学到你想让他学的东西。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