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2024

  这一年感觉时间过得飞快,总习惯于从我的感受中去对比当年母亲的感受。或许这样的表现就表明,我开始想要去回忆了,把着眼点放在了回忆之上,就说明,一直想对抗的衰老这件事,像那眉间的皱褶,不经意间就形成了。当年那个整天牵着母亲的衣角不肯松开的我,到了母亲当年的年纪,没有人牵着我的衣角,牵我衣角的人,去了另一个半球,虽说只是短短的一年,却让我体会到了我当年与母亲的距离。后知后觉的领悟,以这种形式来展现,像是命运的轮回一般。时代背景不同,展现的内容也不同,唯一相同的是“离别”!就像是一道二元方程式,展现了一家三代人的层级递升。思念和不舍,这些情感大抵还是相同的。或许这些出走,才能让人的情感得到更深一层的提升。有时会盼望时间过得快一些,有时又希望时间过得慢一点,时间在这样矛盾的拉锯中,变成了卷曲琐碎的一页页感受,抛撒在2024年的那些串起来的日子里。当那与生而来定义为“家”的地方再次出现在我们眼前时,三代人心内的感受,一定会是不相同的。

    那一年的我已有了记忆,母亲扶着自家的木门墙板,眼里有泪珠在滚动,我不知道她的回忆的思潮里出现了怎样的场景。但我似乎理解了她的情感,我用我对于文学的想象力试图去还原她的情感,她的哀恸,那些在她生命中出现过的活勃勃的生命,一个个都留在了她的记忆里。她平常对我透露的那些片段信息,让我看到了她童年幸福的辰光和家庭变故后,自己一个人独自闯荡社会后又有了我们一家人的种种过程。她不被理解的那一部分,我都能够理解她。就像现在的我,也能够理解我的下一代一样。理解与不理解又能如何呢?我们都得忠实于我们自己的情感与选择。母亲身上带有封建社会那种深深的烙印,她的善良与伟大,有我这个做女儿的明了就够了。一想起母亲,我的泪就开始涌出眼眶,各种画片交叠出我与她这一世的母女情分,母亲从来就未曾离开过,她会一直陪着我,走完我生命的尽头。当我一个人的时候,我常常试着去体会母亲一个人时的慵懒与无助,我也就理解了下一代人和自己当初选择的不由自主。人生不会呈现完满的结局,我也不要去强求完满,承受,才是大无谓人生的精神要义所在。我比母亲更乐观,相信我的下一代比我更乐观。

2024年,我在电脑上的所有过去九年的习作都被电脑的报废而清零了。这一年,我也提不起兴致去写作。我想告别散文体的写作,以这样的方式未免也过于惨烈些了,但是没有办法。写作这件事情,也是命中注定的。一点点的勉强,都不行。如果功力和火候都没有达到,我是宁愿放弃掉的。我改写作为阅读,每天都坚持阅读。当某一天,我忽然明白,他人就是我,我就是他人的时候,我明白了我之后的写作风格;当我明白,这个世界所有的呈现,都是我一个人的呈现时,我知道了,无论我选择怎样的体裁和风格,都不会影响到我的表达欲;当我知道,细节是作者独有的那份财富时,我浮躁的心一下子就沉静了下来;我不再急于去表达了。我也理解了父亲最后留下来的遗憾事。过去那些引以为傲的事情或许在别人的评判体系中不值得一提,可是于自己,却是刻骨铭心的,在自己生活转折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事件。

2024年,在我青春时代遥望之时,是那么的遥远和不可及,可是我却也在半梦半醒中走过去了。这一年,我写的东西很少,少得可数。我的胸怀变得阔大了,我在一遍又一遍回忆起这些年,在我生命中走过的那些人和事。我变得感恩生命对我的仁慈和怜惜了。如果过去我一直生活在迷茫和困惑中,这一年,我却变得无比地清醒和自持。我喜欢造梦,但我开始明白,梦与现实的区别了。所以,一个我在造梦,另一个我跳开来,看千千万万个我在迷醉中,翩翩起舞。相同和不同,都在于一双双眼睛。

别了,2024年,我又向2025年走进去,印下新的印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