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人类生存的家园,我们依赖着它、赞叹着它。江河湖海、高山、平原、丘陵、大气层、土壤,这些都是它的样子,千奇百怪、各不相同,这些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如艺术品一般,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呢?最初,我认为地球上这些非生命物质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本身就存在在地球之上;后来,通过看纪录片我知道了,原来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时间中被地球强大的力量慢慢塑造出来的。到底是怎样强大的力量呢?我渴望知道,充满好奇。我们都知道,地球上覆盖着厚厚的一层坚硬的部分——岩石,它构成了地球坚实的外壳。想要寻找答案,就从认识岩石开始,所以,这学期的地球科学之旅,我们首先走进的就是岩石。
岩石长什么样子呢?
我们在教室里用眼睛、用放大镜观察它,也触摸它,学着了解它们,那时我认为岩石可真是个有趣的物质,它虽然没有生命,但却种类繁多,每一种岩石都有自己独特的性质,比如:颜色、硬度、层理、光泽各不相同,我们把它叫做岩石的属性。
后来,依据岩石的形成方式把它们分为3大类: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了解到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冷却方不相同,就会形成不同的样子,最神奇的是在高温高压情况下,它的整个结构都会发生改变,就如同蜕变一般,我们也进行了脑图梳理。
这节课结束,我觉得我又对岩石的喜爱又多了一点,原来每一个岩石都有自己的名字,也有自己的故事。我的心里翻滚起来,极度渴望能到它们的诞生地去瞧一瞧,想知道:大自然里的岩石真的是这样吗?所以,带着好奇,带着期待,我们星空开启了本学期的第一次地质考察,地点是焦作云台山的红石峡,近距离观察岩石,倾听岩石的故事。
刚步入云台山景区,我感觉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看着远处山峦叠嶂,由于那天是阴天,山上云雾缭绕,好似仙境,酷似瑶台。再看远处的植物,郁郁葱葱,布满山坡,此时,天气微凉,我感觉这里环境清雅,但是又不仅仅是这样,里面还暗藏着很多我并不知道的知识,山上不同的岩石,不同的纹理,都证实着我的猜想。因为这样的心理,这让我更期待这次的考察。聚焦近看,首先,我们看到了远近不同的两种岩层。
现象1:远处的岩壁上覆盖着许多植物,岩石颜色较浅,是灰色的,从层理上可以看出是沉积岩。岩层质地不坚硬,表面有分化的土壤,这样植物才可以存活,也可以证明它出现的时间之久。而近处岩层位于我们的下方,地势比较低,都是均匀的红色,看起来非常完整,岩壁光滑像被水打磨过。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我猜想:这两种岩层的形成方式不同,远处岩层可能是在陆地上形成的,颜色多样,易被风化,岩层不完整,是陆相沉积岩。而近处红色岩壁是在海洋里沉积形成的,保存较完好,完整不易玻璃,是海相沉积岩。
现象2:进一步观察,我们发现红色岩壁位于我们脚下,岩壁分左右两侧,中间隔着一道细长的峡谷,非常窄,最窄处约10米,看起来像是被水流劈开的,很吻合。那么:这样的峡谷是如何形成的呢?
结合前面的观察,我猜想: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岩层抬升露出地表,同时完整的海相沉积岩裂了一个口子,慢慢在水流的冲刷、侵蚀作用下,裂缝逐渐变大,形成了这样一条长长的峡谷,这就是水的力量。
为了验证猜想,我们开始走进峡谷,寻找证据。
证据1:波痕石
我们发现了一块独特的岩石——波痕石。岩石上清晰的波纹痕迹,可以看出是水流塑造的结果,从波痕方向也可以判断单向水流运动的方向。此外,用放大镜看到岩石里有许多晶体,较为杂乱。这些波痕告诉了我们这里曾经的故事,这块岩石曾经所处的环境,想象一下,浅水环境下海浪带动沙砾不断沉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终形成了波痕石。
继续往前走我们走上了一条山间小道,路两旁是一株株植物,接着台阶往下走,越走地势越低,有种探险的感觉,忽然嗡嗡几声,一只超大的蜜蜂飞来,全班立马从悠闲变得慌乱;没过多久,蜜蜂又慢慢悠悠的飞走了,这场混乱也拉下帷幕。休息完毕,继续前行,我们发现整个峡谷几乎都是由红砂岩构成的。
证据2: 红砂岩
就是这些红砂岩,仔细观察,可以发现:A红砂岩比较完整,呈块状,哪怕被剥离的岩壁表面也是一块块的。B整个岩石层理清晰,从深紫到浅红,可能不同年份沉积物成分不同,而最典型的红色一定与海中的铁含量有关。此外,红砂岩里面也含有许多亮闪闪的晶体,是石英,所以,红砂岩是一种海相沉积岩,也进一步证明这里曾经是海洋,原来我们此刻置身于原始海洋中,好神奇,有种穿越的感觉。
证据3: 圆润光滑的岩壁
走到峡谷内部,脚下方是湍急的水流,而上面的天空都被两边峡谷盖住了,只留了一条缝,就是所谓的“一线天“。这时我们发现:两侧的岩壁从下到上,表面基本都是圆润、光滑的。这说明了什么?一定有水流拍打、敲击。为什么是水而不是风呢?大家想一下,风的力量较为刚强,经常会将岩层表面的岩石剥离开,有棱有角,感觉力度很硬。水的力量则较为圆润、温和,比如水底的鹅卵石之所以圆滑就是因为水流的不断包容、冲刷。这是自然界两种不同的力量。而整个悬崖从上到下都比较圆滑,说明曾经这里水位很高,覆盖了整个岩壁。可以说是水的力量,在岁月中逐层渗透、打磨,才形成了真这样窄窄的峡谷奇观 。也更进一步说明了,我们此刻伫立在原始海洋中。
这一路走来,我们发现红石峡可以分为两部分:1红石峡上面有其他沉积岩,远处比它高、远的石灰岩;2红石峡内部峡谷,则是因为地壳运动,地下的石英砂岩上升的同时,出现了断层;最后,在自然之力——水的作用下,经过十几亿年,形成了今天的模样!这也证实了我们的前面的猜想。红石峡的地质奇观是地壳运动(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和自然外力(水、风、生物等等)共同塑造的结果,瞧啊,这就是红石峡的独特之处,走出几米远,就有一片新的天地等待着我们探索,前面还是铺满崖壁的海相沉积岩,后面可能就是一块陆相沉积岩。正是大自然给与了这座峡谷独特与众不同的地方,它让风和水巧妙的摩擦出了弧度,让地壳在千百万年的变动中,形成了高低不平的红石峡,这就是它的神奇,也正是我们赞叹的,来游玩考察的原因,人类如果只待在自己创的小小的世界中,不走出来看看塑造我们一切的大自然,那又和井底之蛙有什么区别呢?正是这样的奇观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力量,峡谷及自然也可以这样奇妙。
在湍急的水流上横跨着一座石桥,桥下水中还有水草、成群的小鱼,碧绿如翡翠,砂岩一层落一层,清泉顺流而下,真如仙境。由于池水清澈见底,我们都以为水很浅,就要伸手去捡水底的石头,结果,摸了个空,差点和鱼来了亲密接触,正是这一下引发了我们的诗意,我们原地停留,尽情感受周围的一切,开始创作。灵动优美的文字自然而然的浮动在我们的心间,我想这就是置身其中才会有的感觉吧。望着这震撼的自然奇观,听着流水拍打岩石的声音,我们在那里停留了很久,因这美丽的奇观,也因文字赋予的力量,我们也在这里留下了我们的故事。在这里,我们也进行了岩石采集,把手伸进水里触摸它、感受它,有时也会为了一块小小的岩石而左右奔跑,爬高上低,但发现“宝藏”时,心里和脸上都说不出的快乐。
最终,意犹未尽的回到学校,我有许多感触,因为自然中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让人捉摸不透,却又在冥冥之中有一定的联系,我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把我这次学到的、感受到的、领会到的一切都表达出来以表尊重。为了写好这篇我内心喜欢也尊敬着的考察报告,我修改、完善了好多次,没有觉得累反而沉浸其中,最终也写了很长很长也很满意的报告。(后来,老师在课堂上分享,大家这一次的作品都超级棒)
我并不知道大自然是如何利用巧手塑造出这一切的,在一次次随机中诞生了如此宏伟的艺术品,但我知道我们时时刻刻都被这些奇观所震撼、惊叹。和自然相比,人类多么渺小,它塑造的是所有人类的生存环境,整个地球的样子。所以,我们面对自然,要永远怀有敬畏之心。这次考察我不仅收获到了很多知识以及实践能力,也真正的让岩石这种物质活在了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