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七十岁了,认识一个孩子叫小鲁。
说来你可能不信。
小鲁这孩子打小就恋家。上初中起一周回家一次,高中两周回家一次,之后半年回家一次。从上初中起离开家门就哭,离开家门就哭,次次如此,多少年了依旧如此。
小鲁二十郎当岁的时候,认识一个男孩。这男孩对小鲁那是没的说,两个人两情相悦。没过多久,男孩置办了一套房子,双方父母见了面,敲锣打鼓地办了场热闹的婚礼。
过门第一年,婆家好吃好喝的除了祖宗们之外小鲁是头一份,亲戚朋友们来看新娘子也是满心欢喜。小鲁不怎么爱说话,见着大家叫声叔叔阿姨就只是笑。问几句话就答几句,不插言不多嘴,大家都说这姑娘恬静懂事。只有男孩觉得不对劲儿,平日里小鲁不算是个能言善辩能说会道的,怎么也算得上饱读诗书,给个话头都能聊两句。
大年三十这天晚上,按照男孩家里的习俗,晚饭吃点年前的剩菜剩饭,算是对上一年做个了结。晚上十二点起来吃饺子开启新年新生活。小鲁心说,各地习俗都不一样,嫁乞随乞嫁叟随叟吧,赶紧吃完晚饭安心看春晚了。晚饭有男孩父母准备的灌肠、腌蒜、炖鱼、白菜。小鲁赶紧巴拉两口,找个借口回屋待着了。
小鲁有点想流泪的冲动,但她自己也觉得没什么好哭的。不过是习惯不一样罢了,晚饭都是男孩家里过年才吃的上的,算不上珍馐,也绝对不是稀松平常,而且大家对她都挺好的。但是如果是在自己家,灌肠很多年不吃了,爸妈都觉得肉柴不嫩;鱼从来都是煎,金黄金黄的好看图吉利;小鲁不喜欢吃白菜,她在家父母几乎不做白菜。年夜饭年夜饭,都不怎么合胃口,毕竟就着自己肚子里的苦水,再好吃的饭菜也难吃了。好像确实不太开心,但又没什么好怪罪的。
小鲁回娘家的时候,跟我讲了这些事情。我握了握她的手,想起我的当年,我也是这么过来的,其实每一对夫妻都要经历这些。
所谓“秦晋之好”,在当代社会已经很少见了,我们那个时候人们从这个村嫁到那个村,生活习惯饮食口味都大差不差。但现在交通、通讯大大拓宽了人们的交际圈,男女朋友需要克服的遍布衣食住行乃至教育娱乐工作的方方面面。小鲁毕竟还是个小女孩,再过两年自然能处理好这些事情。
不要做一只刺猬,让锋利的刺伤害周围无辜的人。用嘴巴交流,用语言连接两颗并不熟悉的心。要相信自己很重要,成为自己和这个家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