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我一个同事的女儿因为两个人年龄相仿交上了朋友。我家五年级,对方六年级。原以为她们可以在学习上成为互助的好朋友,生活中的亲密伙伴,能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然而事与愿违。
两个孩子在玩乐上形成了亲密伙伴,在学习上半斤八两。今天独自带两个孩子出来吃饭,一顿饭尽显对方的家庭教育情况——父母工作忙,无暇孩子,孩子零花钱充足,想吃点外卖,想买东西都很任性。关于学习父母基本没有时间参与,报了很多辅导班兴趣班都半途而废,家里钢琴古筝都只是摆设……吃饭时候,孩子更多只关注自己。
这样家庭的孩子是否还应该让两个孩子继续交往呢?产生了深深地疑问……
最为理想的朋友应该是俞伯牙与钟子期,是巴菲特和查理芒格,能够有“他”力量产生的亲密关系。怎么遇到这样相互支持的朋友关系呢?
人这辈子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都不同,无法右别人,只能关注自己的成长,保护自己,需要培养自己的价值体系,选择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应当具有自己的判断力。很不同朋友相处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也源自自己的认知体系。
归结起来,我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自我成长,而不是对方是什么样的人,是不是可交往,别的都不会的时候先教给孩子与人交往坦诚为上,源自金老师所讲的真诚是孩子最基本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