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败你的都不是岁月,而是再等等
昨天听欧小丽老师的讲座,欧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尤其深刻:“打败你的都不是岁月,而是再等等。”为什么又让我想起这句话呢?昨天读了欧老师简书里的这篇文章,几乎是表达出我想表达的一切,今天的此刻,我又想到了这句话,原因是此刻已经是晚上22:30,我才开始写今天的文章。
欧老师说:“一件事没有去做,还是因为自己的那种‘再等等’的心理在作祟。”是啊,自己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每天坚持读书,每天坚持写作。可是,总是将这件事拖到睡觉前,常常是瞌睡迷糊的状态来完成当天的文章,只是为了完成而完成,质量没有任何保证。
习惯于为自己找借口:环境嘈杂、顾不上、没有时间、心静不下来等等,事实上,我真的有那么忙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读书群里,大家在讨论如何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我很惭愧,因为似乎我越写越不会写了。每天的写作打卡成了任务,更成了睡前的“应付”,想起我曾经为了写文章,会花去半天的时间,还能得到领导的肯定与赏识。而现在呢,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不停地敲击键盘,呈现出来的不过就是一些很浅很浅的文字,浅思考浅记录,没有质量。就这样下去,可想而知,读自己的文章,味同嚼蜡,实在没有心思读第二遍。这样的记录又有何意呢?
“打败你的永远都不是岁月,而是再等等。”是啊,再等等,遗憾就会越来越多,再等等,就快要退休了。我也要像欧老师学习,从我的字典里剔除“再等等”,不能是“再等等”,而是要“马上行动,马上去做。”
二、好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学习
今天看了王林波老师的两节课堂实录:《圆明园的毁灭》和《古人谈读书》,看后,感悟很深。记得三年前,在榆林培训时,现场听过王老师的一节课,听了王老师的课让人感觉很震撼,又感觉王老师的课很接地气。
去年,我在网站上买了王林波老师的“统编小学语文优质课30例”,遗憾的是,买下快一年时间了,而我一直没有全部看完。大部分的课只是看了一遍,并没有反复回看。
今晚观看着王老师的课堂实录,边看边在感慨,王老师在课中将自己提出的“指向语用,识体而教”的课程教学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王老师的语言运用与课文内容相融合,真正做到了“破解语用教学的表面化倾向。”
听了王老师的课,感受到王老师的课设计感很强。王老师很会顺学而导,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该做什么,而是真正地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要发言人。王老师善于引导学生,看似简单的语言,却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真正的思考者、参与者和发现者。
在《古人谈读书》教学中,王老师通过让学生总结自己的读书方法时,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所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拉近了。通过学生前后表达的对比,我们深深感觉到学生的语言都有了明显的变化,这便是王老师的匠心所在。
好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常有教学重难点没有被重视到位的情况。这样的课堂教学也未免有些恐怖吧。总是高估学生,这是自己课堂教学最大的毛病。听了王老师的课,我深深感悟到,设计好自己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大胆地去表达。就如王老师所说:“教学时,我们要敏锐地洞察到写法,然后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发现写法,运用写法,在语言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哪怕学生的表达还很稚嫩,还显得粗糙,这都不要紧,再蹒跚的步伐都是最美丽的开始,都远远胜于呆呆地观望和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