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河的小说《故乡异人录》里面记载了何老太爷的故事。何老太爷比较勤俭,家有良田数百亩,均为勤俭所得,两个儿子金哥银哥却非常奢侈。有一天何老太爷在一个简陋的小饭馆吃稀饭,有人告诉他,他儿子在东街馆子吃红烧鲤鱼。气得何老太爷筷子乱敲,恨恨吆喝:格老子,要弄烂就大家弄烂!老板儿,再给我拈一块豆腐乳来!
我以为他要点什么大菜呢?来块豆腐乳,哈哈,可见他平时舍不得吃这劳什子豆腐乳的! 今天终于可以“奢侈”一把了。其实,“奢侈”的标准各人不同,一块豆腐乳,居然让一个大地主认为是奢侈,当然,对于金哥银哥来说,一定不惜的吃的。由此可见,何老太爷平时是怎样一个吝啬鬼了。
接下来听我讲另一个类似的故事。旧时有一财主很节俭,肉也很少吃,每天固定六粒豆子就烧酒。有一次他正在嚼着香喷喷的豆子(当然只有六粒。家人给他炒好一瓶子的豆子,他每次只倒出六粒来)喝烧酒,家人跑来告诉他,你儿子在酒馆和一伙人大鱼大肉地吃酒呢!他一听大怒,高声叫,拿装炒豆的瓶子来,老子不节约了,今天一顿吃他十几粒。他愤愤地又倒出六七粒来。
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大师巴尔扎克笔下的经典人物。在他生命垂危之际,他要求家人把他安放在密室旁边的屋子,因为这样他侧躺着就可以看着密室,里面有他一辈子攒下的金币。他在清醒之际,还要求女儿欧也妮把一袋袋的金币摆在他面前的桌子上,他就用眼睛看着,他说,我这样觉得心里暖和呢。
当他弥留之际,神父来给他做临终礼,把一个镀金十字架送在他唇前要他亲吻。葛朗台眼见是金子,突然两眼生光,竟做出下意识的动作,他要伸手去夺。
当葛朗台将要咽下最后一口气,说出的最后遗言是对女儿的交代,他要她到那里的时候,要给他交账!“那里”,显然是天堂或是地狱,总之是爷俩重聚时的地点。
在我的小说里,我也写过类似的故事。村里的老李头攒下热腾腾的新窝头,吃的是干巴巴又凉又硬的旧窝头,不过他的小气会过,是因为他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饿怕了穷怕了的后遗症,这就叫人心酸和共鸣了。
其实,中国人的勤俭节约是老传统,是骨血里带来的。正因为我们的勤俭节约,走过来一段艰难的岁月。从今以后,或者是再往前推多少年,我们的年轻一代已经把勤俭节约丢到爪哇国去了,他们挥霍着父母血汗换来的物质财富,却反驳着父母的那篇说教。
社会变了,显然我们的年轻一代不用再省吃俭用了,可是,你们只有挥霍自己赚下的财富的权利,你们没有挥霍属于父母的那份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