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三日

瘦西湖

2025年5月17日(星期六)

临近退休,工作对于我似乎成了副业,抽时间出游,则是心心念念的事。好在有个老刘相伴,他也喜欢旅游,并且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得妥妥的,这不,这个周末,我们又开启了扬州三日游。

5月16日,周五,我三四节课,只有这两节课。下了课,返家,与老刘汇合,直奔虹桥火车站。晚上7:30到扬州,入住预定的宾馆,一切都很顺利。

5月17日,周六,第一天,目标瘦西湖。

扬州之于我,是第二次亲近了。扬州的名气,自不必说。这次是二十年后重游扬州。

那第一次的相见,是2006年的冬天,现在只依稀记得,逛瘦西湖那天,清冷,飘着小雪。园子里人很少。那次个园何园两个著名的园林都逛了,在个园,买了个竹子外壳的两片合起来的小镜子,一直在我的包里,用到今日,是对第一次来扬州最好的纪念。

之前功课已经做好了,瘦西湖离我们住的地方不远,走过去就可以。下楼,开导航,走起。

都说烟花三月下扬州,我们五月来扬州,天气也是那么适宜,暖风和煦,阳光明媚。扬州的城市面貌古朴和现代交织着,悠悠然,很是惬意。

走着走着,见桥边一处热闹所在,还有锣鼓之声,很多人在里面。定睛一看,原来是冶春园,这是扬州著名的吃早茶的好去处,我们见里面热闹得很,便拐了进去。里面人头攒动,多数人在排队等待叫号吃早饭。外面有个戏台,演员们浓妆艳抹的扮上,唱起戏来。驻足观看,那些演员多半是老人,但都有戏曲基本功,一招一式都像模像样的。这唱戏的表演,让等待吃早餐的人转移了注意力,免了些许焦躁。

粉墨登场

冶春园里的建筑是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都透着古朴。里面有很深的园里,有长廊,临水,很幽静。

从冶春园出来,继续走,不久便到了瘦西湖。瘦西湖是扬州的名片,就像西湖之于杭州一样。扬州人还真的会附合,一个瘦西湖,便使这片水域有了不一样的内涵。

买票进园。天气渐渐热起来,早上出门时的惬意少了许多。沿着林阴路走,周六,园子里人很多。水面时宽时窄,有各种各样的船荡漾在水上,船上的人们自是悠哉悠哉,享受着快乐时光。

我们在路上走,临河,观景。走过徐园,远远地被那“徐园”那两个字吸引,还有人在门口拍照。进到里面,看了介绍,走马观花地走过。

再走,印象深刻的地方是钓鱼台,这台子三面临水,另一面则是一道深入水中的长堤与陆地相连。相传乾隆南巡时曾在此处钓鱼。如今这地方,则是游人们驻足观景的好去处,我喜欢这里三面临水的通透。站在台子上,远眺,透过圆框,从不同的角度能看见五亭桥和白塔。只是人太多,没有空间供我们肆意观赏,匆匆地站了一会,沉淀一下自己的所思所想,便返回到岸边继续往前走。

远远地看到了五亭桥和白塔了,上次来扬州,游瘦西湖时也见过这两个标志性的建筑,但不知道为什么,我看五亭桥,一点也不美,白塔吗,也没见有多壮观。这两个地方,我只是远远地眺望,不枉来了瘦西湖一着,没有到近处细细观赏的兴致。

还是心心念念二十四桥啊。走到二十四桥处,先远眺,拍了照片,再走到近旁,从不同角度观看欣赏。再从桥的一边走到另一边,边走边数着脚下的台阶,果然是二十四阶。其实,这座桥,不过是众多江南江北小桥的一个,没有太特别,只是放在了瘦西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它更多的文化水涵。“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月无声……”身在二十四桥旁,心里念念的自然是姜夔的扬州慢。这首词,当年曾勾起我对扬州的向往。两度来扬州,时隔二十年,二十四桥依旧,但岁月走过了二十年,二十年前初冬那个清冷的飘雪的日子,仍在我的脑子里盘旋转眼那已成为过去。眼前的二十四桥,还是那个二十年前的二十四桥吗?沉浸在往日的思索中,二十四桥,我来过,两次。

二十四桥

一路走着,便羡慕坐船的人,老刘说你不用羡慕他们,我们回去就坐船。

园子里没什么像样的饭店,中午就在一个简陋的似大排档的地方吃了点简餐。真的对不起扬州这个淮扬菜名都。

回来的路,我们选择了坐船。这样水上陆上我们都体验一下。

船上的风景自然又是另一番滋味。船飘荡在水上,悠悠然,前行,两边的树木人流,亭台慢慢地后移,船上播放着沿途风景介绍,每到一处,都有详细解读,很是精准。悠悠地,想到西溪湿地那次船上的经历,有相似处,也有各自的风景,只有体验过,才能觉出不同。

瘦西湖整体感受是不错的,只是天气有些热,又飘飞絮,这是不喜欢的地方。

瘦西湖出来,又来到冶春园,早茶排队,我们想三点多钟的光景,不会再排队了吧。便走到餐厅看看能不能吃点东西。但餐厅已经不供应了,有提示说可以到对面的餐英别墅用餐。我们便来到了餐英别墅。环境很好,古色古香的长廊,临水,窗子是那种小格子的木窗。坐下,点餐。淮扬菜是我喜欢的,已经三点多了,就算晚饭吧。点了五丁包,蟹粉汤包,煮干丝,还有烧麦……五丁包是最好吃的,其他的也各有特色,不愧是淮扬菜早茶著名的去处。

吃了这著名的扬州早茶,虽然是下午吃的,回宾馆休,洗了澡,睡了一觉。卸去了一天的疲惫,又满血复活。

东关街

晚上逛东关街,这街,好不热闹。从宾馆出来,走不多远,是彩衣街,彩衣街连着东关街。我们从彩衣街走到东关街,一直走到东关街的尽头。这是一条典型的商业街,两边店铺林立,街上人头攒动,夜晚灯火通明,十分热闹。想起了泉州的西街,也是这番景象,只是西街的建筑比这里简陋了很多,西街的吃食,尽显闽南特色,这里则是淮扬风格。印象深刻的是个园居然在东关街上,二十年前来扬州,到过个园,完全不记得个园在这里了。可能我们当时不是从这个门进去的?这次,没有进去,只是路过。还有就是看到一处标有潘玉良故居的指示牌,我们沿着指示牌的指引,想去看看,来来回回走了两三趟,也没见到故居的影儿。后来无意间在一个店铺门面前看到了,写着潘玉良故在里面,我们走进去,逼仄的空间里,拐进去,昏暗处,走廊尽头写着潘玉良故居。夜晚已经关门了。这可能是我见到过的最瘪瘪了故居了。

2025年5月18日(星期日)

早上在宾馆楼下吃的饭,也是淮扬风味早茶。这里的五丁包明显不如餐英别墅的好吃。看来品牌打出来也不是随随便便的,要花心思下功夫的。

本来这第二天想去大运河博物馆的,但由于马虎大意,没有提前约票,去不成了。我们选择了去汉广陵王墓博物馆。

这是小众博物馆,对此不感兴的人是不会来的。

关于这个博物馆,网上都有介绍,我不赘述。学历史出身的我,一直对这些感兴趣,记得当年在徐州参观汉墓时我就被震撼到了,那感觉多年都挥之不去。

今天的参观,最大的收获是把西汉葬制中“黄肠题凑”的制式搞清楚了。记得上大学时老师在课堂上口若悬河地给我们讲过“黄肠题凑”,但当时根本没有弄没白是怎么个摆放法。今天到这个博物馆,看到实景图,才真正弄懂“黄肠题凑”是怎么回事。这是今天最大的收获。

黄肠题凑

古人有“事死如事生”的观念,西汉讲究厚葬,故黄肠题凑葬法成为了帝王享受的丧葬之礼。

附上下面三段文字,是豆包查的。

1.扬州汉墓指西汉中晚期的墓葬,集中在邗江区甘泉镇,以 1980 年发掘的“妾莫书”木椁墓和“广陵王玺”金印墓最知名。

2.“妾莫书”墓出土文物丰富,有漆器、铜器、玉器等。其中,木雕彩绘辟邪和漆塌工艺精湛,是汉代艺术珍品。

3.“广陵王玺”墓主是第一代广陵王刘胥。是汉武帝之子。墓为“黄肠题凑”葬制,用近 3000 根金丝楠木枋堆叠环绕,规模宏大,结构独特,对研究汉代丧葬制度意义重大。该墓出土的“广陵王玺”金印,是确认墓主身份关键物证,也为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提供重要实物资料。

本来下午想去大运河博物馆的,但没有约到票,就去了扬州博物馆。这里就是走马观花的看看,没有太特别的东西吸引我。

晚上在宾馆附近逛街,扬州夜晚的街市,繁花与璀璨相映,古老与现代共生,微风拂面,甚感惬意。

2025年5月19日(星期一)

这天,老刘说我们的日程只有一个,就是笃悠悠地享受一下扬州的早茶,然后回沪。

那就说说扬州的美食吧。要把前两日吃的行程又涉及一些了。

民以食为天,出行游玩,吃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淮扬菜在中国菜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第一次吃淮扬菜,是在上海南京路上的扬州饭店,二十年前了。是老刘请客。印象深刻的是扬州干丝,蟹粉豆腐,扬州狮子头等,那时候我作为一个刚刚来沪的北方女子,对这些味道鲜美的淮扬菜是没有抵抗力的。后来,家里来亲人了,我便领他们到南京路上的扬州饭店吃,他们也惊讶于这鲜美的味道。第二次被淮扬菜征服,是19年暑期在上海市委党校哲社班学习,有三天到泰州市委党校考察实习,住在党校,食在党校食堂,那里的环境之优美,淮扬菜之正宗至今还时时萦绕心间。

这次到扬州了,自然是要品一品扬州的早茶了。老刘做了功课,扬州早茶最有名的当属富春茶社,冶春茶社还有共和春茶社,此之谓三春茶社。我们住三天,有两天是周六周日,据说假日里这些地方人多得很,要排队,老刘说周一的早上到富春茶社去吃,其他两个早上一天在宾馆吃,一天在宾馆楼下隔壁的茶社吃。

17日早上在宾馆用了早餐,收拾停当就往瘦西湖走,路上见一处热闹的所在,竟是冶春茶社。我们不禁走了进去,里面甚是热闹,还有唱戏的,浓妆艳抹,全部扮上。但吃饭得排队叫号,我们已用过早餐,在此感受一下氛围,就往瘦西湖去了。

游完瘦西湖,下午回来,再次路过冶春茶社,这个时候已经不是早上那般热闹了,静谧得很,下午三点多的时候,不是早茶时间了。我们又拐进去,因为中午在瘦西湖里对付吃的,没有满足味蕾的需要,想着如果此刻还有供应,我们便吃点,一则品一品扬州风味,二则休息一下。果然餐英别墅那边还可以点餐,我们进去,临水而坐,感觉环境不错,静谧悠雅的长廊,窗子是小格子的,古色古香,桌椅也很别致,透着古朴之气。菜单上来,看看价格,稍微高了点,也能接受。主要点了几样点心,弥补没吃上早茶的遗憾。五丁包的味道很好,蟹粉汤包我只吸了一点点,感觉油太浓,不敢多吃。干丝点了个小份的,是烫干丝,吃着口感不是那么柔韧,有点渣的感觉。可能与做法有关。蟹粉小笼味道还可以,但我吃过的蟹粉小笼中,没有超越上海新场古镇乐添兴的蟹粉小笼的(这家原来在上海召家楼,后来召家楼改造,搬到新场古镇了)。吃完,回宾馆休息。

18日早上,就在宾馆楼下的一家茶社用餐,因为是周日,老刘说去那几个著名茶社怕人多,先感受一下普通茶社的味道咋样。这里环境也不错,价格很亲民。餐英别墅的五丁包15元一个,这里12元,味道确实不如餐英别墅的。鱼汤面要了一碗,我吃着味道尚可。其余的也可以。总体比不上餐英别墅的,不说环境,单是味道,也是相差很多。人家不怪是著名的,是有道理的。

19日早上,周一。下午一点半的火车离开扬州。老刘说这天什么也不安排了,就笃悠悠地吃个早茶,目标是富春茶社。

做好功课,看了一下,茶社离我们宾馆有1.3公里左右,走过去也就二十多分钟。选这个日子,是因为周一,人会少些。

在导航的指引下,一路走到了富春茶社,位于一处小巷子里,但里面空间还很大,我们八点左右到达,人虽不多,但剩余座位也不多了,好在不用排队,也是幸事,如果周六周日,肯定会人山人海的。

富春茶社

扫码点餐。这里比较人性化的是,扫码后,会告诉你,哪些餐食需要等,已经有多少位点了。这个小细节在别的餐厅没见过。这里的狮子头口感很好,但有些油腻,也只能吃一回,对减肥不是太友好。五丁包20元一只,也很不错,比餐英别墅的贵5元,味道差不多。乌米松仁烧麦味道也不错,还有三鲜菜包都很好吃。环境不如餐英别墅,但老字号,大众消费,味道很正宗。还点了两杯茶,魁龙珠,据说也很有名。有十元一杯的,有六元一杯的,老刘点了六元一杯的,我问这个和十元的有什么区别,他说没区别,就是茶包重量不一样。我说你骗谁啊,那是茶的等级不同。老字号的富春茶社,仍然生机勃勃。人间烟火,百姓日常,就藏在一笼笼味道各异的蒸笼里。19日早上的美食之旅,满意而归。

扬州三日,日日记忆犹新。二十四桥仍在,淮扬早茶依旧,待明朝有闲时,还来扬州游。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