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钱德洪跋》。也是《传习录》全书的最后章节。钱德洪叙述了出版《传习录》一波三折的过程及目的。
从《跋》中可以看到阳明先生创立心学后传道授业,培养了诸多弟子,这些弟子也对心学的传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据说王阳明有两个大徒弟:钱德洪和王畿(字汝中,号龙溪)是王门首席弟子。新弟子入门,一般要由这二位先行对其进行阳明学说的“疏通大意”,然后才能听王阳明讲学。
通过一个月的学习,我们粗略地了解到王阳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宰性。他认为:"知是理之灵处,就其主宰处说便谓之心,就其禀赋处说便谓之性。"人心能够知晓行为的善恶,也能自觉地去为善,这就是本心的"明觉",这是对程颢思想的发展。《传习录》中对人心的"虚灵明觉"有很多讨论。若要全面正确地把握王阳明"心外无理"及其他学说,深入地研究他的这些讨论是十分必要的。正因为人心的本质是理,并且人能自觉到这种道德意识,所以人不需通过外物去认识本心之理,外物之理只是人心的表现。格致的工夫不是去认识外物,而是去掉本心的私欲之蔽。
一个月的学习对于全面领悟阳明心学是远远不够的。它只是开启了我们对心学的学习开端。而学习的根本还在于实践,在于不断向内观望,加强修养。
感恩一起学习的学友,还有辛苦的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