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在变化成鹏之前,在北冥中究竟做了些什么。
庄子《逍遥游》中,写了一条叫做鲲的大鱼生活在“北冥”。“冥”的本义应该是昏暗、幽深,在《逍遥游》中,这个“冥”应该是通“溟”,就是海的意思。我觉得这个海应该不同于一般意义上海,而是海面辽阔、海水幽深的这样一个海。这条叫做鲲的大鱼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大海中。
从鲲到鹏需要一个过程,从沉潜海底到振翅长空更需要力量的积蓄和翅膀的磨砺。所谓“北冥”绝不是庄子凭空捏造出来的,古人的眼界心胸要比现代人宽广得多。如果我猜得不错的话,庄子《逍遥游》里的“北冥”应该是北冰洋!只有那样深广的一片汪洋才能容得下“不知其几千里也”的鲲。北冰洋不仅深广幽暗,而且还寒苦异常。鲲在化为鹏前,不知在这个幽暗、深广、寒苦的大洋里沉潜了几世几劫!
南怀瑾先生在讲《逍遥游》时,讲到这段,用了“沉潜飞动”四个字。且不说庄子创作《逍遥游》的动机是什么,也别管《逍遥游》的主旨是什么,单是“沉潜飞动”四字,就足以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无尽的启示。
鲲化而为鹏,从哲学意义上来说应该是质变,而这质变是需要量的积累的。在深广、幽暗、苦寒的海底,鲲究竟做了哪些准备,才能化而为鹏,水击三千里,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遍览古今人物,出乎其类、拨科其萃者,又有几人不是经历了鲲的沉潜最后实现了鹏的飞动的呢?
除去文言文的知识和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之外,我想这就是讲读《逍遥游》的意义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