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篇
故事发生在南宋时期,杭州萧山县。
有一大户人家叫周员外,有一儿子唤作周怀礼,已经十四五岁的年纪了,可为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谦谦君子。
某天读书乏了,眼尖的伴读下人看见,便建议让公子去后院走走,那里亭台楼阁绿树成荫山山水水的,可以消解烦闷之气,公子便答应了,两人一前一后便来在了后院之中,凉风习习,霎时间果然神清气爽,闷气散去。
不知不觉就踱步来在了假山上的一座亭子,举目远眺,四下张望之时,就瞧着对面阁楼上像是要打开窗户,等了片刻后,窗扇被支了起来,映入眼帘的却是一位俊俏的姑娘,也不过十四五岁的年纪,只见她眉乌发绾了小髻,只戴了浅碧色的璎珞珠花,身上穿着藕荷色柿蒂纹的缎袄,水青色的折枝纹棕裙,小脸莹白如玉,下巴尖尖,一双弯弯妙目,似乎立刻就要笑出来了,正挑头向外张望着。
正当他看的如痴如醉的时候,似乎姑娘发现了异样,四目相对之时,姑娘娇羞的莞尔一笑,便从窗户边挪开了身影,他站在原地仔细琢磨了一下,断定这位姑娘便是隔壁李员外家的小姐,唤作瑛姑,小时候见过,没想到多年未见,已经出落的如此亭亭玉立。
当下心里便种下了种子,晚上午夜梦回,瑛姑便出现在了他的房间,两人对坐饮茶谈诗作赋,真真是知己难觅,随后两人便同席而眠,等到天光大亮他睁开双眼时,却发现屋里只他一人,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但是他还是很期待夜晚的到来,巧的是随后的夜晚瑛姑每每都会来,而此时他的身体却每况愈下,整天无精打采、有气无力、眼窝深陷,更是无心读书,每天就是吃饭睡觉,把自己关在屋里也不出门。
这周员外也是太忙,没顾的上儿子,母亲呢也是整日吃斋念佛,这天刚从外面回来,就唤下人带公子过来,想考量一下他最近的学业情况,此时下人才颤颤巍巍的把公子的近况一五一十的描述了一番,周员外紧皱眉头,内心五味杂陈。
待到晚上,鼓打三更之后,周员外便来在了公子所住的跨院,轻推门楣“吱呀”一声门竟然开了,一看是门栓没闩好,便径直朝正房走去,还没等到近前就听得似乎有嬉戏之声,便疾步向前,走到窗台之下,用手点破窗户纸,仔细观瞧,透过隐隐月色他看清了屋内的状况,不由得让他倒吸一口凉气,踉跄的退了两三步,差点绊倒,原来屋内有一对男女正在缠绵游戏,而那姑娘正是隔壁李兄家的瑛姑。
回到了自己的屋里后,周员外坐在那里,思虑半晌,仔细琢磨着,这件事他万不能声张,主要是人家姑娘家的名声,若真是这两孩子两情相悦,年纪也相当,而不促成一桩好姻缘呢?当下便决定明天就去上门说和此事。
转过天来,吃罢早饭,周员外就赶奔李府,到了府门前,只见烟尘四起,便让道自己站在了台阶之上,待烟尘散去这才看清,只见李员外高坐马上后面跟着一辆马车,周员外便稽首施礼道:李兄这是?李员外翻身下马施礼道:奥,刚出远门回来,周兄这是要寻我?“正是”“不知周兄有何见教啊?”刚要开口,只听得马车上有人说道“这不是周叔父吗?好久不见啊”,周员外侧头绕过李员外身后看去,瑛姑正从车窗探出头面露喜色看着他呢。
周员外心里范嘀咕,便问道“瑛姑啊,你们这是打哪里回来啊?”“奥,这不去绍兴府舅舅家玩了一个多月,父亲刚把我接回来吗”,接着李员外跟着笑道“这孩子太贪玩了,不然早就回来了”,周员外当时面色惨白,一时之间不知道说些什么,这是怎么回事呢?当下便匆匆施礼后,嘀嘀咕咕的折返身向家走去,李员外也纳闷,只能看着周员外的背影摇摇头。
回到家中后,周员外瘫坐在椅子上,心想这定是中了邪祟,眼下重要的是要拯救儿子才是,当即便叫来下人,速速前去三清观把玄戒道人请来,大概半个时辰功夫,下人就带着老道出现在了周府,看这老道也就四十岁左右,两缕山羊胡子,头顶盘着发髻别着发簪,有些灰白,身着道袍,手拿拂尘,后背斜挎着一个长条布袋,乍一看还确实像那么一回事。
周员外听见外面下人通报声,赶紧起身笑脸相迎,慌忙施礼道:道长辛苦,犬子之事还要多多仰仗道长才是。同时把老道让在了正位落座,老道略微沉吟片刻,甩了一下拂尘,说道:无量天尊,周大官人无需多虑,有贫道在准管令公子安然无恙也。“那就辛苦道长了,来人啊,给道长备茶。”
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