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30 日更第230天
加入了一个易效能30天时间管理的群,本周的作业是学习《时间管理100讲》第26课~32课,要求做学习笔记并分享。
第26课,[拖延]世界上最大的借口是我有拖延症
第27课,[拖延]严重的拖延症会杀死一个人
第28课,[拖延]最简单也是最难的治拖方法
第29课,[拖延]拖延症的速效救星丸1
第30课,[拖延]拖延症的速效救星丸2
第31课,[拖延]拖延症根治的三个方法
第32课,先完成再完美
我完整地听完了《时间管理100讲》的这7课。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个课程录制的时间有点儿久远了,需要重新迭代升级了。这几年的知识付费平台很多,大家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人人精进,个个在做认知的升级,任何知识和工具如果迭代速度太慢,大家就觉得过时了。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拖延症;每个人在不同时期都有自己工作和生活的重点和重心,对于自己认为非重点的事务就会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拖延。拖延无非表示这事儿的重要程度、完不成的严重程度还没有到达极限。
英文中有个词叫deadline,截止日期的意思,直译更直白——“死线”,这个词有神奇的作用。
比如说考试,永远准备不充分,准备时间不足,但只要考试时间确定了,再懒再没追求的学生都会在考试前通宵达旦突击看完书的,给大家一个月和一周时间其实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人们不断根据事务的轻重缓急做排序。
公司里有考核,有试用期等各种考核,不达标就不能转正,不达标就如何如何,考核日期之前,员工会迸发出非同一般的能量。销售型公司的业绩在月度、季度和年度的最后一天,都会出现小高峰。Deadline之前的时间浓度高、密度大、含金量高。
大家的工作和生活不同,我认为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有效方法,同样的方法,大家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学到的方法进行个性化。
这和因材施教是一个意思,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问孔子的时候,孔子给出不同的答案。
我个人也与拖延和低效博弈过很多年,书读了很多,方法学了很多,工具也用了很多,也尝试了很多方法,也慢慢掌握了几个适合我的方法。
之前用了十几年的Franklin记事本,每年要从美国邮购。每天列task list并按照重要程度和优先顺序排序,我发现经常是任务列出来了,但最终一些重要的事情没做。后来就学习了列出任务清单后,要为重要的事情锁定时间,也就是把某个时间段只能用来做某件事。这个比列任务清单有效的多。比如我每两天早上跑一次步,通常10公里,这个时间就是用来跑步的。我每天晚上10点左右会进行日更文章,这个时间段只能做这件事情。永远带着一本书和一个Kindle,上了地铁,就拿出书或者Kindle,这个时间是用来读书的。
招招会,不如一招鲜。熟不能生巧,纯熟才能生巧。方法太多,结果一定是什么方法都用不起来。在做减法的时代,少就是多。不是小事儿不拖延,而是在重要的事情上要有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