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极少会有人定期给长辈钱?
最近也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会有养儿防老这种说法。
其实,防的不是老,是没有能力赚取收入之后的困顿。
父母养育一个小孩,虽然是心甘情愿,但投入的精力和金钱,一定比子女赡养父母投入的更多。
从一个娃娃落地到长大成人,少说也得20年,20年之后,需要成家立业,父母还需要拿出积蓄帮助子女成家。
子女成家之后,需要顾自己的小家。
这时候,父母也许还能能力赚取收入。
子女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不需要给长辈钱花。
毕竟自己的小家还不够用。
说不好有的时候还需要父母再帮衬一些。
所以,父母想要用来养老的钱,没有时间去攒。
等到父母年迈些,没有能力了,若是有些积蓄,还能生活的好些。
但是如若没有积蓄,子女也习惯了不付出,那就更想不到要给长辈钱用。
这时候,长辈怎么办?
好在,大部分子女都孝顺。
只是,如若认为父母还有能力,年轻的自己也并不宽裕,就选择不付出,我觉得不太合适。
也许我的观念也不合适。
只是作为子女,该有愧疚感,为自己没能更好的照顾长辈,没能给他们更好的生活环境而愧疚。
同是年轻人,别人可以,为什么你不可以?
没有大的能力,日常的点滴付出,也是一种关爱。
也许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只有保障了自己的利益,才能去想到别人。但父母应该不是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