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本质(一)意义炼制,先有概念,费曼技巧以及复盘

学习的本质(一)意义炼制,先有概念,费曼技巧以及复盘



(欢迎关注公众号:钟殿舟看透本质。每周五中午上新。

或许有些新认识新角度新思路。)



1


《学习的本质》是翻译自法国的作品,不懂法语,因此,翻译得对与错,我不太知道。

作者安德烈•焦尔当,看介绍,在认知领域有很深的研究,是国际著名生物学家和科学认识论研究专家。

从书的内容来看,无愧于作者的头衔,还是值得阅读的。

与一般介绍学习方法的书不同,这本书,叙述了很多学习的底层逻辑。


作者认为,学习者不是单纯的学习参与者,而是他所学东西的创造者。

所谓学习者是他所学东西的创造者,

就是学习的过程中,

需要他自己进行思考,在自己的观念中形成对知识的理解,重新编码,

这样,这些知识才可能被学习者所掌握,变成学习者自己的知识。

而理解的过程,

是与他人对质的过程,是和现实对质的过程,是自我发问的过程,

是自我表达,是论辩,是建立网络。

总之,

是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对所吸取的知识,在自己的头脑建立起意义的过程,

作者称之为炼制意义的过程。


学习的本质,就是炼制意义的过程。


2


学习者要炼制意义,立马会遇到一个大的问题:

新知识不一定与他(她)的先有概念能够融合。

我们看到一些新的观点会不舒服,就是因为它与我们的先有概念有冲突。


每个人都有他(她)以前的经历,这些经历被反思和吸取,沉淀为他们的先有概念,帮助他们应对困难和挑战。

先有概念已经证明了自己对学习者的价值,所以才被学习者所拥有。


新的知识到来,就必须经受先有概念的检验。

如果能够与先有概念融合,那就可以进入先有概念的体系,与学习者的旧知识建立起联系,扩展学习者的知识网络。

如果不能与先有概念融合,

要么舍弃学习新知识。

要么,调整和扩展先有概念,以融合新知识,并对旧知识进行重新诠释以符合扩展后的先有概念。

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毕竟是对多年相信的事物进行改造和推翻。


读过《如何高效学习》的人,应该记得作者提出的整体学习法。

它分为这样几个步骤:获取、理解、拓展、纠错、应用、测试。

理解、拓展、纠错,都可以认为是在与先有概念进行调适的过程。


只有新知识与先有概念融合了,形成了新的知识网络,新知识才算被学习者所掌握。

否则,顶多被学习者所记住,而这种记忆还是短期记忆,时间一长必然遗忘。

犹记笔者年少时也是数学分析、实变函数、复变函数、概率统计、计算物理、应力张力都能打,

而它们现在早已经是gone with the wind了。


为什么最高效的学习方式是做输出、当别人的老师?

内在的逻辑也就在这。

做输出和当老师,强制要求你对知识进行炼制,以融合你的先有概念,形成新的知识网络。但凡有一点你觉得不融合的,都会形成冲突,也就无法说服自己。

无法说服自己,没有自信,输出的东西自然破绽百出。

有自尊的人都不会干这事,于是逼迫你想尽办法去融合。


以输出为前提进行学习的技巧,被称为费曼技巧。

费曼技巧​号称为史上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源自于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理查德•费曼。


3


既然学习是意义炼制的过程,学习者是所学知识的创造者。

那么,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就有大的问题。


现在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当容器或者复印机。

认为老师讲述的知识,学生可以全盘接纳和原样复印。

所以,老师恨不得将容器灌满并压紧,讲述越来越多的知识。

所以,强调标准答案,不能有新思维和新观点。


老师的讲述,其实是告诉。

最多将告诉的内容整理得逻辑清晰一些,告诉的时候花样百出一点。

但是,在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他们的动机上,还远远不够。

也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校目前的教育方式,过于强调知识的获取,

没有注重在学习的意义炼制上。

把学生当成接收者,没有当成创造者。


4


人大教授高钢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时候,将他10岁的儿子也送进了美国的学校。

然后,他就被儿子的家庭作业给震惊了。


儿子上小学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老师留下这样的作业:

用纸制作一个你喜爱的房子;

写一篇蚂蚁怎样生活的观察报告;

写一篇人类怎样发明了汽车的文章。

每次,只要作业一下来,孩子就忙活开了,家里就像遭了劫一样,被翻得一片凌乱。儿子要么找出一大堆过期杂志,画笔、剪刀、胶水摆满桌子,又是画又是折又是剪又是粘,最后鼓捣出一个不伦不类的庞然大物,得意地告诉我,这是50年后的房子模型。

要么就连续几天,放学后和同学到公园去,晚上回来时像个泥猴似的,问他干什么去了,那张小脏脸兴奋得发红:“观察蚂蚁去了!”然后给我看他们写的对蚂蚁行为的观察。要么就是去图书馆,背回来一堆书和录像带,写他的汽车发明史的“论文”。

对于作业,儿子总是要兴致勃勃、全身心都投入其中,忙上一段时间。

当然,作业不光是手工和玩耍。做一个纸房子可不算完,老师还要让孩子同时提交记录制作过程的文章,特别是制作想法的文字说明;

光写一个蚂蚁生活习性的“调研报告”也不行,老师还要让孩子提供“最能反映蚂蚁习性”的三张照片;

交上汽车发明史的“论文”,老师会要求孩子同时提交在图书馆查阅图书资料的借阅目录存根。

儿子的作业,几乎每一个都是小小的系统工程,孩子非要调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非要动用“听说读写做”的综合能力不可。


这其实就是项目化,将一个个作业,变成一个个项目。

项目化并不是美国独有的做法,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项目化的大作业都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日本的学生,暑假作业中有一项是必须自己去做调查研究的。在上学期间,也有课外作业,以项目的形式呈现

英国的学生,项目化作业是常态。

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世界最好的教育系统之一”的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其中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弹性课程和研究性教学”,形成颇具特色的深入探索的主题活动。


我们日常也可以将项目化融合进孩子的培养学习中。

比如说,要训练孩子的财商,可以在暑假的时候,让孩子管一周或者一个月的家庭生活费。他(她)就知道,钱要计划着用,不能大手大脚。

比如,出去游玩的时候,可以当做一个项目,让孩子来选择地方,做游玩攻略。

只要有心,可以随时随地找到可实施项目。


项目化的一个好处,就像高钢教授说的:

孩子非要调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非要动用“听说读写做”的综合能力不可。

这是一种全方位的训练。

也必然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此外,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必然要求新的知识。

这时候,学生主动去查读了解学习新知识,很自然的就跟先有概念融合。


如果实施项目之后,还能带领孩子进行复盘,那么,从项目中的所得,将更加丰富。


5


柳传志认为,

我们的学习,30%是向别人学,70%是向自己学。

向自己学,就是复盘。


复盘本身是围棋中的词汇,棋手下完一盘棋之后,要进行复盘,从中发现下得好的地方,下得不好的地方,可以改变的下法是什么,以及随后会如何发展。

柳传志率先将其引入到企业中,成为联想三大方法论之一(联想三大方法论是:极强的目的性,分阶段实施,复盘),在联想的发展过程发挥了巨大作用。


不仅是柳传志,但凡我们知道的牛人们,不论中外,不论古今,

富兰克林、乔布斯、马斯克、贝索斯,等等;

王安石、曾国藩、张瑞敏、王石、李东生、马云、马化腾,等等

有一个算一个

都必然是复盘的高手,

都必须是复盘的高手。

因为要成功,必须不断成长。

而只有自己悟到的才能被自己掌握,才算是自己的。个人由此才能成长。

而复盘,就是一个悟的方法。


那么,如何复盘呢?




下面是广告时间:


《复盘——对过去的事情做思维演练》

陈中 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if !vml]

[endif]

http://product.dangdang.com/23300406.html


现在,请闪开,让我吹嘘一下。


柳传志本人亲自审读并提出修改意见。

本书是全球第一本关于复盘的著作,

是复盘研究的高峰,帮助你亦步亦趋学会复盘。

还提供了“联想复盘方法论”。


销量比所有同名书的销量加起来都多。

已输出韩文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专业考题类型管理运行工作负责人一般作业考题内容选项A选项B选项C选项D选项E选项F正确答案 变电单选GYSZ本规程...
    小白兔去钓鱼阅读 9,059评论 0 13
  • K: 晚上快到站时,一个男人走我身边经过,给我感觉很像你。身穿黑色小西装外套,深蓝色(大概)牛仔裤,一手插口袋,站...
    简单人D阅读 191评论 0 1
  • 斯坦纳认为人具有十二种感觉,它们分别是:触觉、生命觉、运动觉、平衡觉;嗅觉、知觉、视觉、温暖觉;听觉、语言觉、感受...
    许豆浆阅读 593评论 0 6
  • 1.学习要主动,学习要重复(艾宾浩斯曲线)。 2.成功等于简单的事情持续做下去,讲究方法地进行 舒服区 学习区(经...
    八月树阅读 43评论 0 0
  • 特别喜欢下雨过后的空气,带着丝丝飘香的泥土的气息,淡然自己浮躁的心情,又是崭新的一天 自己的坏毛病就是坏脾气管控不...
    邱邱_66e5阅读 23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