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个人真好”、“你做的这件事情真棒”、“你极具天赋和能力”,生活中我们在听到赞美的话语后往往内心充满光亮及由内而外的喜悦之感。
赞美——这种发自内心的对于自身所支持的事物表示肯定的一种表达,往往极具熨帖性。不可否认,在被他人称赞时我们永远都是孩子。年幼时会因行为乖巧得到父母或亲戚朋友的夸奖;青少年时期会因学习成绩抑或某些特长项目得到老师的称赞;踏入社会往往又会因为工作业绩方面收获领导及同事的赞誉,这些都会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极大满足感。尽管我们口头上承让着、谦虚着、谨小慎微的口是心非着“哪里哪里”,但微微上扬的嘴角、某些肢体的轻微颤动仍然毫不掩饰内心的喜悦。
不知何时,赞美却与虚伪悄然搭起了桥梁。虚伪的逢迎、假意的赞赏、充满妒意的话语无时不刻在侵蚀着我们的耳神经,埃德蒙·伯克曾说过,“虚伪喜欢躲藏在最高尚的思考之中。它从来企图脱离思考,因为思考能使它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高尚的美名。“也正因为此,我们常听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亲戚朋友在炫耀自家孩子时,你往往表面上极具称赞之能事,说着诸如,“哇塞你家孩子好厉害、我孩子要能像你孩子一样”等颇带酸味的话语逢迎着,实则内心着实不以为然,
领导在会上不吝表扬其他同事时,你往往口头上附和着,“是的,我要向某某学习”等冠冕堂皇的话,实则暗自腹诽着“某某也不过如此......”。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基于此提出人格面具理论,“人格面具是个人适应抑或他认为所采用的方式对付世界体系。“一个人的人格为个体自身构建,自内向外,以少积多,形成顽固的主观体倾向。
你是否常听说过,一个人戴着面具与他人沟通?
荣格认为当人格强化到一定程度时,个体会形成自己的面具,以此面具风格出现,进一步将面具植入自身之中,使自己与面具融为一体。
生活中,我们下意识或无意识的给自己戴上了无形的面具,用微笑掩饰紧张,有冷酷掩饰胆怯,用沉默掩饰空虚,有人或许认为这是成熟的表现,每个人在从小孩变为大人,融入社会的那一刻起,都无可避免的戴上了薄薄的面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仿佛隔着千山万水,每个人都用自己面具外面的自己去小心翼翼的迎合着世界,却不轻易让人发现面具后真实的自己。
此时,你真正做到了微笑与虚伪挂钩,客气与假意搭起了桥梁,迎合与欺骗成了好朋友。
我们之所以喜欢小孩子,大概是它们清澈的眼睛、无所畏惧的性格让我们无时不刻回想起我们的童年时刻。
但愿我们说过的每句话都能从真实抵达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