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姑姑,侄女8岁,比我的二宝小10个月,两岁多的时候因为车祸没有了妈妈,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在老家,直到五岁,考虑到要上小学了,每天的接送老人家会不方便,我想办法让他们过来桂林,因为孩子爸在这边上班,想着努努力,在这边买个房子,成个家,孩子的教育也比在乡下强,孩子爸也能参与到孩子的学习成长生活中..刚来一家四口没地住,住我的一个小两层的单位福利小房,勤劳节俭了一辈子的老母亲总是发愁自己儿子的工资不够养家,遂将院子与一楼出租了,那千八百的房租就用来贴补家用了,小侄女就在小区边上的一个幼儿园上学,一家四口终于聚在一起,虽清贫倒也其乐融融,弟弟努力工作,父母负责打理生活日常,因为房子是公司的一个福利房,院子里住着大部分都是公司的员工及家眷,家属们都很热情照应着这一家老小,初来乍到倒也没有过多的不习惯,周末我带着孩子们也时常聚在一起,听父母叨叨家常,看小兄妹俩打闹嬉戏,与弟弟聊聊工作与家庭筹划...欢乐的日子轻松的过着,疫情三年一晃而过,去年年底通过自己的努力,弟弟一大家如期的搬进新居,大四房,敞亮舒适,小侄女也已进入小学二年级学习阶段,父母除了早晚的备餐,平常时间就会和小区的老朋友一起打打牌,溜溜弯,弟弟休息时朋友同事聚聚餐,房子里总是热闹滕滕,小侄女每天都是开心快乐的,在这里,没有邻居老太太会抓着她的手说,娃儿呀,可怜的娃,从小没有了娘哇..,没有七大姨婆八大婶娘会同情的跑过来说,给孩子爸赶紧找一个吧,瞧这孩子多可怜..,在这里,院子里的干妈,阿姨们会给买漂亮的衣服,带去吃好吃的东西..在这里,姑妈会不给玩手机,检查学习情况,还会要求各种学习阅读,会要求自己洗头洗澡,但是也会带去博物馆看展览,万达夹娃娃,吃牛排,K F C...我不知道以后长大了的小姑娘会不会讨厌这样的姑妈..,
我也有姑妈,两个姑妈,因为从小(十岁前)是在外婆家长大,对父亲这边的亲戚都不是很熟络,但也许是因为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至少这些亲戚都是知道我的存在的..印象中是过完十岁生日就回到父母家的,那年的中秋,因为奶奶的生日是八月十四,姑姑和姑父们都回娘家给奶奶祝寿了,我也是第一次见到了父亲这边一个很大的大家庭的聚会,父亲兄妹姐弟六个,父亲排行最小,那时的奶奶应该是有七八十了吧,孙子,孙女,曾孙,曾孙女,外孙,外孙女,曾外孙满满当当的好几十个,因为从小是在外婆家长大,初回这个家,我除了自家的弟弟,妹妹,我没有很相熟的小伙伴,我就像一个客人一样,穿梭在人群中,偶尔被叫去喊姑婆,姑丈,姑姥..我也分清了那个长得和奶奶一模一样的姑姑是小姑妈,微卷的长发,一颦一笑都似奶奶。年轻时候的奶奶应该也如她一般的貌美吧🥰,至少在我印象中奶奶到年近九十时都是一头乌发,腰板挺直的。跟在小姑身后总是打着哈哈,讲话的声音带着点外乡的口音的个子小小的是小姑父。那个总是一脸谦卑的微笑,讲着各种繁文礼节的是大姑父,那个微胖的笑眯眯的,手里要么是牵着-个两岁左右的女娃,要么是抱着一个娃娃的是我的大姑。那时的乡下,交通不便,大多数家庭都是自行车(凤凰,永久二八杠)偶尔条件好的是摩托车(嘉铃),所以走亲戚没有当日就会回去的,总会留宿一到两晚的,有时甚至是三四晚,自家床铺不够,没关系,乡里乡亲的会各种借铺,不得不说那时候的邻居情真的是淳朴至及,吃饱喝足后,小孩们会在屋外的空地上打闹,游戏(跳皮筋,投钉子画,掷弹球,玩纸板..)男人们会三打哈,斗地主,女人们就会唠家长里短,黑白电视就在那偶尔闪现出一大片雪花或者出现沙沙声也没有人去搭理和摇那两根天线杆杆了…但是因为不熟悉,我是很抗拒这样的家庭聚会,我不喜欢被安排到和姑姑或奶奶睡,于是我会自己走路回到外婆家去和外婆住..
随着回来的时间长了,熟悉了。奶奶去大姑家小住时除了带妹妹一同前往也会捎带我一起过去,去大姑家很远,奶奶不会骑自行车,印象中忘了是怎么去的?走路?搭摩托?还是大姑差人过来接的?反正只记得要翻几座山,过几道桥,路上还有两个大水库..真的忘了,但回来的一次却是印象深刻..,小时候的我性子直,烈,他们(父亲这边的亲戚)说是被外婆家的人惯坏的,因为路上远,每一次奶奶去姑姑家总是会小住半月或一月,那一次不知道我是怎么了,和表哥表姐吵架?和姑姑家那个婆婆不对付?住了一个星期后硬是闹着要回去,那时候没有电话,姑姑不能及时联系到父亲来接我,在各种劝诱无果下,大姑父拉着自行车将我送回家,骑自行车的路程很长,讲礼节的大姑父一路上也是各种说教,教我要体恤长辈,孝顺长辈..比如这次就不应该大中午的就非要闹着回家..车程很长,说教很长,顽劣的我在后座一路竟然睡着了,在经过一处坑洼地时,我被颠下了车,当我被颠醒摔疼时,抬头一看大姑父正弓着腰卖力的踩着单车,嘴里还在苦口婆心,于是我抱着一袋衣服跟着后面,因为是上山的小道,崎岖不平,姑父的速度也快不起来,也或许是踩着艰辛,他浑然不知后座的我掉下来了……快到山顶,姑父也踩不动了,他跨下车,回头一望,看到空空的后座,大吃一惊,再抬头就看到不远处坐在树荫下的我..,架住车,姑父拉起我,倒也没呵斥责备我,只说,再走一段路就去山那边的那个小商店给我买冰棍吃..,后面这段路程是怎么回来的我也忘差不多了,冰棍也吃到了,但我后面听说他送我回来后水都没喝一口就返回去了,回去后又被大姑骂了一通..只可惜,后来远嫁的我很少再遇到过大姑大姑父,再后来奶奶去世了,大姑也走了,我也定居在离家千里的外乡,再后来大姑父也走了…,这个姑家从此再没有了任何联系..
我的小姑,就是那个长得特像奶奶的姑姑,一头微卷的长发,高挑的身材,在那个年代,虽然她比母亲要年长很多,但我确觉得她长得很有气质很美,一点也不像那个年代的农村妇女,可是我却一直不怎么喜欢她,因为小姑父终年在外挑个货担卖货,自然手头宽裕,小姑家的条件也是最好的那一个,许是觉得挣的钱很艰辛,娘家要帮衬的兄弟几个负担也是过大,每一次回娘家小姑的风格就和大姑完全不一样,讲礼节的大姑父五八腊会按各种习俗备好礼品,五月的端午会有糖包子,棕子,八月的中秋节会有五仁、葱香月饼,那用油纸包着的月饼,酥脆的饼皮,虽然一家总是只有一斤(四个)但那时候的我们也总是很期盼这些个节日的。年底腊月了,外嫁的女儿总会送年礼,花生瓜子,几斤肉,虽不贵重,但每一次大姑总会准备满满当当,给奶奶备的片糖,小瓜子,猫耳朵总是大大小小好多包…小姑的五八腊礼没有大姑那般讲究,因为他们是城里人(近郊)包粽子没有很方便,也可能小姑不会包,所以小姑父每次就会备十个糖包子,或者干脆每家十元/二十元钱?八月呢,因为有奶奶的生日,小姑他们也会回,但是我却没有印象见到他们的月饼之类的..年礼更不会有(据说因为正月会回来吃春饭,到时候一并送礼了,可能小时候的孩子就是贪吃的,没见到零食也就没有那么亲近了)小姑家的小表哥读书很能干,许是因为小姑父常年在外,见多识广,所以每次回来,小姑父就喜欢将我们这些小辈们拢在一起,各种激励,各种谆谆教导要好好读书…我不喜小姑不是因为以上的种种…而是因为..
那时的父母都是乡下老师,因为超生(我弟)被罚,没有了公职,父亲去到舅家的造纸𠂆上班,母亲零星的替往日同事代点课,平时也会种点菜秧去卖贴补一下家里,三个孩子,加上分家时的外账,一穷二白的父母是省吃俭用,但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何况还是三个孩子,大姑家孩子五个,家里也是紧巴巴的,小姑家孩子三个,最大的是表姐,小姑父对这个女儿视如亲生(小姑与小姑父都是丧偶后再组的家庭,小姑前面有一儿一女,后面和这个小姑父生了个儿子,就是那个据说读书很能干的小表哥)似公主似的捧在手心,因为下面是弟弟,表姐的一些过季的换季的衣服都会给到大姑家的那个小表姐,也是因为妹妹会和奶奶去到两个姑家小住,有时大姑也会将小表姐的旧衣传给我们姐妹俩,那一次,奶奶带回来一件看起来有八九成新的莲色涤伦外套,为什么会认为有八九成新时,是因为那件衣服没有订扣子,幼稚的我以为是新的,奶奶也没吭声,只让母亲找几粒扣子钉上给我们姐妹穿,在母亲找扣子时,妹妹在旁边说,这件衣服是去小姑家给的,当时小姑讲这几粒扣子好看就剪下来留着用了..后来那件衣服一直放在我家的衣柜里,因为被剪去了扣子,我不允许母亲给订上.自然也穿不了..不知道后面经过几次搬家那衣服是否还在?淡紫色,大口袋,那时候都是请裁缝在家做的,翻驳领,类似于现在的学院风小外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