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的饺子和腊八蒜,是我家过腊八的标配。
饺子是我家过节的永恒不变的吃食。
不管什么节,无论中外节日,都是吃饺子。
至于腊八蒜则是去年做好的,放在冰箱里贮存吃到现在的美味大蒜。
今年腊八,是我自从有了大外孙后,第一次在老妈家里吃腊八饺子。却没有女婿做好的腊八蒜佐餐。
网络上曾有个梗:今晚我家吃蒜,谁家有饺子借我几个?
看来饺子就蒜,和饺子就酒,都是绝配。
饺子是北方地区大众吃食,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馅料更是色彩斑斓,南方的饺子也是有着自己的特色。
冬日里我家的饺子大多数都是猪肉白菜馅。今晚我给老母亲做的也是传统操作。
饺子是前几天做好的冻在冰箱里面,等着今日晚上应景。
看着网络上美食博主各显神通的腊八粥,我的眼前却是浮现出我八九岁时候,奶奶教我包饺子的情景:一老一小各自围着围裙,奶奶在旁指导,我从和面,择菜,剁肉,剁菜,和馅,做剂子,擀皮,包饺子,烧水,煮饺子,所有的程序老太太都在一旁边看边指挥。
时隔多年,边干边学,边学边吃,边吃边聊的气氛,让我感到无比温暖和怀念。
刚开始学,看着包好的几个歪七扭八的“饺子”,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奶奶笑着说,去烧水,先下几个尝尝咸淡。
我高兴的答应着,烧水下饺子,歪七扭八的“饺子”很快就被我消灭了。
经过奶奶在旁的实战指导,加上吃了不少我自己的失败产品,我包饺子的水平直线提高。
很快,成为儿时我家包饺子的“熟手”。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我老爸喜爱吃饺子。我们老家称之为“水饺”。
年节时,择菜,剁菜,剁肉,和面等都是我的主场,包饺子的环节则是老爸的表现机会。
老爸包饺子手速快,馅料放的多,形状还好看,排列整齐的站立在盖帘上,就像一排排精神饱满的士兵,让人看着就能遐想出香气四溢,热气腾腾的出锅饺子!
今天我自己熟练的为满足外孙子,闺女,老伴儿的要求,为她们包饺子的时候,还是时常能想起老奶奶对我的“技术指导”和老爸包好的排列整齐的饺子队列。
特别是我老爸在医院医养的日子里,我几乎每天都不重样的为他包制各种馅料的饺子,技术更加熟练了。
可是老爸却只能是吃几个饺子,当时九十高寿的他,有点迷糊,已经不太会说什么了。身体情绪不好的时候,对他喜爱的饺子有时也是会挥手拂去!让人睹之心酸。
今天,当年能和我一起言笑晏晏的一起包饺子的老爸已经是天上的神仙了。
现在,每到家里吃饺子,老妈总是不忘给老爸留出几个饺子,放在他的照片下面,请他品鉴。
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天是腊八,已经没有老爸揪着我的耳朵说“腊八腊八,冻掉下巴。”“吃了饺子,窜了个子。”
今年能和九十有三的老妈一起过个腊八节,真的是我的福气!
做腊八蒜是闺女家每年的保留节目。主力是女婿。
女婿是山西人,喜吃酸,更是从他爷爷那里承了做腊八蒜的传统。
一开始是女婿自己洗瓶子,买蒜,买醋,剥蒜皮,装瓶存放。
后来是大外孙和他一起剥皮,倒醋,打下手。
九岁半的外孙子,从开始不敢吃这种绿油油的的蒜,到现在能主动吃上几口。作为一个南国小娃,也是很拼了。
一脉传承的腊八粥,腊八饺子,腊八蒜都是中华民族悠远绵长的历史文化的物化表现!
民族性,最好的血脉传承一定是有最广泛的大众文化基础的。
腊八粥,腊八蒜,腊八饺子,身系中华民族的味道,永远是我们芸芸众生的红尘烟火!
中华文化独有的饮食文化传承加持就是一个又一个的“腊八”“春节”“端午”“清明”“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