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求真求实之风在经济改革发展方面得到正确贯彻,成绩卓著。但是,思想道德建设领域的“求真务实”却有所偏差。怀疑和批判之风太盛,合理建设不足。部分公众甚至认为精神道德虚幻,不切实际。各级政府建设精神文明的动力也相对不足,措施不力。革命年代,建国以来一直重点强调的道德精神,在某种程度上被忽视了。
良好的道德文化是维系社会发展的精神基础。勤俭节约、父慈子孝,家庭和谐在孝敬;扶危济困靠友爱;交际往来赖诚信……。道德习俗无处不在,有人类社会,就必须有道德行为规范。对于任何社会的存续发展来说,道德规范,就像空气、水和粮食对生命一样,须臾不可离。
道德建设可以真抓实干,可以落到实处。这方面,青县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其一,把道德建设确立为根本的执政理念和施政重点。《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以“民生大县”为目标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学雷锋”活动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推行……。青县的系列成功经验提示我们:积极学习中央精神,立足本县实际,在大力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精神文化建设,以此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其二,密切联系群众,创新举措,形成社会风气。一是把本地区最重要的年度会议确立为各行各业优秀模仿的“群英会”,使道德人物、劳动模范,而不是官员、富豪或明星成为公众关注的核心,以真正确立社会价值标杆。二是充分利用电视频道、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引导人们了解、感受和实践道德规范,形成氛围。三是大力表彰各类道德模仿,尤其关心和爱护弱势群体中的草根英雄,培养敬德、尚德的社会风气。
其三,形成日常化、常态化机制。一是加强道德教育基地,如主题公园、文化馆、纪念馆、主题网站等宣传教育的平台建设,让广大群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潜移默化中完成自我道德修养。二是形成稳定的工作队伍和系统长效的工作机制。政府牵头组织,专业人士宣传讲解,身边模仿的现身说法,普通公众参与评议,使道德文化成为基层群众主动的人生追求。
今天,中华民族已经从近代以来国弱民穷的深重灾难中走出来,重新走上了大国崛起之路。离开了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维系和滋养,这是无法想象的。“道德青县,爱心之城”的成功实践,表明了:道德的力量是多么强大!道德建设又是多么实在有效。河北青县能否成为道德社会建设的“小岗村”,这是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时代主题。
王静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