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的公司因为它的一则招聘启事“声名大震”。坊间对此热议非凡,惊讶之,嘲讽之,讨伐之,抨击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享有如此殊荣,并非其他原因,只是由于它招聘岗位的“特殊要求”。其会计职务要求后面赫然告知诸位有心求职人:能对李**陪吃陪睡即可。
对于有幸拜读此帖的求职者,这些文字绝不亚于一颗重磅级的“原子弹”,将他们此前的求职观甚至人生观顷刻间摧毁致其轰然倒塌,然后在遍地烟雾间辨识回家的方向。
也有好事者马上致电该公司表示质疑,并强烈表达不满情绪。这样才引起该公司注意并立马派代表进行危机公关处理。
公关代表的回复是:此举乃为公司某不久前离职者所为。因于启事中的管理人员李**有矛盾,所以用非法手段盗取该公司的上网密码私自篡改招聘内容以泄私愤云云.......
对于回复内容的真实性我们暂且搁置一边,仅那样的几个字能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就足以让人心有余悸。
人们不得不再次感叹互联网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因为交流的便捷和传递的快速,所有的资讯能在瞬间到达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但与此同时,以往能利用时间差或“改头换面”或“乔装粉饰”或裹上遮羞布的东西,现在都只能赤裸裸的以真面目示人。
这不得不引起每个人的警醒,在人生的每一步都要尽力走稳走好。不要抱着侥幸的心态。今天种下什么样的因,明日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
当然这则招聘启事带给我们震撼的视觉效果的是另外一个层面的东西,也是以往我们尽量遮着掩着的东西。
中国自古是个含蓄的国度,不是事情到了九分九厘,断然不会将其放在桌面摊开来讲。
“潜规则”在当今的汉语词库里词意非常丰富,商场上甲方乙方的暗自勾搭妥协是潜规则;官场上上级下级间的相互利用贿赂是潜规则;学术界导师弟子间剽窃与被剽窃是潜规则;见得最多的是娱乐界风行的演员与导演间利益交换的潜规则。
而这种规则“潜”的不过是性的交易,较之前几种,它也是最为人不齿的。只是娱乐界向来重在个“娱”字,术业有专攻,专业性强,表演性更强,所以大家不约而同对其宽容,权当一切是一场表演秀,聊聊说说也就过去了。
至于其它地方,大抵是干净的吧。每个人会这样想。
现在有人突然解开裹羞布,让丑陋一览无遗。才惊觉原来为世人所诟病的“潜”早已渗入每个角落。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个例。其实不然,笔者也曾先后遭遇过帖中所述经历。那是一次大型的房产公司招商部门的招聘。当时是聘用招商区域主管,因为条件基本和他要求的相符,于是递了简历,接到电话通知面试,地点在江边一商业大厦的高层。
见到所谓上层管理人士,一位近40的儒雅男士。他先场面化的提了几个和工作相关的问题,突然话题一转,说:我招录的员工今后要能够和我穿一条裤子,这样才能彼此间有最大的信任。
当时我还傻傻的表白一定会对公司忠心耿耿。他当场指出我理解错误。在我惶然发怔时他又索性揭开面纱,让我不要“装精”,说我应该懂得他的意思。并且我现在婚也结了,小孩也有了,以后就是要努力挣钱给孩子做教育储备金。又言他一个月也只会去项目部两三天,而这个项目周期不过半年,完后20万到手......
只记得当时的感觉想掴他几掌,但又怯于自己的势单力薄,按捺下找个理由落荒而逃。最为可悲的是几天后他竟然还来电话称我不去会后悔的,因为我拒绝后立刻有一年轻漂亮的女孩同意条件聘用。
所以我相信帖中的内容,但缺乏的是勇气,不敢将他示之于众。我只是小心地在周边竖起一些篱笆,不再轻易相信别人。
今天因为这个“乌龙”帖,起码告知人们潜规则也可能随时存在于你身边。知道它存在的可能性好过不知道,特别是对那些刚刚或即将踏入社会的莘莘学子。这种知情权可以减免日后人生行程中无谓的伤害。
很多时候我会无意识的长久地盯着我的一些学生发呆,望着他们活泼生动的青春脸庞,纯净清澈的眼神,我总会想,在他们接下来的人生旅程中会是怎样的一条路等着呢?
一切对于他们而言是无法预测的,对于我们来讲,有些东西因为遭遇过,所以是可以帮他们预测或者提醒的。于是也经常好为人师的给他们讲一些曾经的人和事,只想聪明的他们能避免我们曾经的错误。那样的青春该是多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