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自控力》
【奖励的承诺】
当受到奖励刺激时,大脑便会释放叫做“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它会告诉大脑其它部分需要什么才能让贪婪的自己得手。多巴胺带来的其实是欲望,是为满足欲望而产生的行动,而不是快乐。
商家经常会利用多巴胺进行营销来刺激人的消费行为。食物的香味、彩色宣传页、商场的音乐……这些东西都有可能增加你的多巴胺分泌,促使人购买许多不需要、或者是回家后才发现并不那么漂亮的东西。有时当 真正做了这样的事情之后,会发现 并没有得到多巴胺承诺给自己的快乐。但这个时候,并不觉得是多巴胺出了问题,会期待下次更好,下次更快乐。而就是在这样的不断诱惑中,上瘾了,失去了自控能力。那些吸毒者、赌博者甚至性成瘾者,都是陷入了这个循环之中,他们在奖励的承诺中一次次寻找快感,不能自拔。
要了解这种欲望会持续地刺激我们,甚至“诱惑”我们,让人去做一些“我不要”的事情。我们要洞悉生活中的多巴胺陷阱,理智地消除欲望。
【思考与练习】
1、到底是什么东西在刺激着多巴胺的分泌?是对食物、购物、电子产品的欲望还是其他?
观察在日常生活中,是什么东西在吸引着自己的注意力?是什么东西给自己奖励的承诺?是什么东西强迫自己不停地去寻找一种满足感?找到根源之后,就可以对症下药。
找出刺激多巴胺分泌的因素后并不意味着问题一定能得到解决,也并不意味着我们能消除自身的欲望。毕竟人类是充满欲望的动物,如果没有了欲望,分泌多巴胺的生理基础就会受到损害,那么将无法感知生活中的乐趣,将会陷入郁郁寡欢的境地。
换言之,奖励的承诺不一定能带给我们快乐,但没有了奖励的承诺,我们一定不会快乐。因此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是与奖励的承诺和平共处,既要清楚它可能带来的坏处(引导我们误入歧途,让我们陷入对于不可能的快乐的渴望中),也要学会积极利用奖励的承诺,形成正面反馈。
2、试着把平时一直拖延不想做的事情和能让多巴胺释放的事情联系起来,从而促使自己去做“我要做”的事情。
对奖励的承诺进行测试。即在自己很渴望某件事情的时候,记录下这种感受(比如很想吃宵夜,很想购物,很想打游戏,很想刷朋友圈等等),在真的达到了目的之后再次记录自己的感受,然后将两者进行对比。
观察自己放纵自我时候的感受,并且问问自己,现实的结果和大脑给自己的承诺是否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