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门前有小河。”离开家乡二十多年的李大伟,最喜欢和孙子说这句话。今年清明他终于有机会带儿孙回老家祭祖了。久没回来,一下子看见屋前屋后曾经肥沃的土地,野草长得比人还高,心不由得咯噔一下。
“爷爷,您不是说:“我们家门前有条河吗?河呢?”李大伟蹲下身子凝视了孙子几分钟后,内心沉重地道:“是啊!河呢?”
如今,长满芦苇草的小河根本看不出它原有的样子。此刻的李大伟就像失去多年的老朋友一样难受。他带着孙子沿着小河边往上流走去。
“是大伟兄弟吗?我总算把你盼回来了!兄弟,对不住啊!”在两村交汇处,上村的李大强和下村的李大伟突然偶遇,紧握双手,四目相对、百感交集。
“大伟兄弟,能否把你儿子工地的挖土机调回来用用啊?你看……”这一幕何其相似,虽然李大强没有把话说全,但李大伟知道他的意思,是让自己当老板的儿子调挖土机回来,帮忙清理河道,恢复耕地。李大强卑微求自己的样子让李大伟想起当年,心里暗想:“哼!今天这种局面不就是当初你不给我们下村灌溉水造成的吗?”可他没有吱声,却学李大强当年一样嘿嘿地笑。
“我家门前有条河,日日夜夜唱欢歌,问它欢什么?呵呵呵别问那么多。” 二十多年前的春耕时节,每到灌溉引水时节,李大强便凭借水源头的优势,搬一张小凳子坐在家门口特意刁难下村村长李大伟。远远地如果看见李大伟带有东西来,他就会放一些水给下村的村民解决水稻田用水的燃眉之急,如果没有拎东西就冲着李大伟唱自己编的这首歌,还皱眉弄眼地对着他诡异地嘿嘿笑。这正是:不见东西不撒鹰,李大强当面答应得很大方,还公平地分一半水给他们应急。可事实是:还没等李大伟走远,李大强就立马又把水源给堵死,一滴水也不给下村村民用。就因这水源问题,他们两村的人不知道干了多少架。反复交涉不果后,李大伟终于赌气带着全村男人丢掉养活全村的土地,拉起一群不需要技术质量活的建筑队出外打工。
一想起这些,李大伟心里就来气,如果当初不是他不地道,他们下村人又怎会受这份背井离乡的颠簸呢?他没有说话,拉着孙子的手往回走。
“大伟兄弟……”留下李大强无可奈何地杵在那里。近几年来,虽然他们上村水源充足,可年轻人又怎么愿意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呢?留在村里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土地几乎都荒废了。
自从李大伟把下村村民带走后,下村河道堵塞,一下雨上村就会水灾泛滥,他们上村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去,而这些是李大伟不知道的。其实这些年来李大强无时无刻不为自己当年的无知,造成今天的恶果后悔。
“爸,不知道您看新闻没有?近来党中央和政府出台了乡村振兴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进一步研究进取、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现在城里已经有很多企业单位响应习主席的会议精神 纷纷回老家进行乡村振兴、产业助农了”当儿子李越知道李大伟的烦恼后,把刚才电视上了解到的东西一股脑儿普及给李大伟知道。
“幸好我们又不靠这片土地吃饭,八百年也难得回来一次,荒不荒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最后儿子还不忘怼李大伟。
“你的意思是……?”对于这片土地李大伟还是有感情的,但当年儿子跟着他出外打工时曾发下再不回头的狠毒誓言。在没有确定儿子的想法以前,他不敢随意亮出自己的底牌给他知道。
在回城路上,一家人奇怪的一路无话。
打那以后李大伟彻夜难眠,他想跟儿子沟通一下,却又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更让他想不到的是:儿子居然还跟他玩失踪。眼不见为净,他也懒得去管那么多闲事。
几个月后。正在阳台上喝茶的李大伟突然被孙子拉着非要让他去看电视。
“我家门前有条河,日日夜夜唱欢歌,问它欢什么?呵呵呵别问那么多。”“爷爷您快来看,唱歌的人不就是我们那天遇到的那个爷爷吗?”
此刻潺潺流水声正伴随着李大强的歌声在欢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