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比较深的是,孩子几年前去夏令营从目送孩子上车一刻,不时地开始发短信。孩子有时候可能在途中,有时候看见即刻回短信。还记得一次,就是在旅途有一个游戏是一群孩子被船带去岛上玩再回来,一波一波人去之后,在沙滩的亲人就开始翘首以盼。一次一次没有自己亲人的时候,来回打转,开始想抓狂,尤其哪海水,不会给你一丝柔情的安慰,涛声依旧。直至看到一刻,心才能安下来。小的时候就是,父母一出门,我便一整天,尤其下午太阳西落还没有回家,会依在电线杆边一直等父母。因此感觉牵挂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亲人的牵挂是不由自主的。每年正月去看望四叔。他有一次竟然摸摸我的头问我年龄。孩子已经快成年了。四叔竟然还把我当做孩子,牵挂我过得好不好。妹妹也是,一有了工作,就给我们互相都打电话告知。不就是找了个地方当服务员?纯真的心灵真的好。
《目送》,《父亲的背影》有时候牵挂即一生。随着现在科技的发展,微信,红包,等等实用的问候手段,已经让牵挂微缩。表哥的两个孩子我小时候偶尔暑假都看过几天。一次表哥带表嫂来医院看病,其实我一年难进医院一次,里面的医生一个也不认识。正好周末,我也没有起早。他们到了医院我才到了,好有些尴尬。可是一直找到的都是值班医生的时候,小侄子还是挺理解我的,告诉妈妈下午去市医院让舅舅帮忙找吧,看姑姑也没有什么熟人。不过终于还是找到值班办公室看了看。一如孩子时候的样子,还能找到牵挂的感觉。不过,牵强附会的牵挂也应该免除。前些年父亲刚刚去世,妈妈一个人在老家基本以泪洗面很长一段时间。等见到侄女的时候,侄女一把拉过她,姑姑怎么不想我?这么长时间没有见了。难为她姑姑对着别人哭都不能哭。这也是听妈妈一面之词,不管怎样表达,终究还是互相牵挂的。
自己的人生当然不是受制于牵挂的。牵挂的生活却是会富有诗意。大姨由于妈妈电话一打不通,就会给我们姊妹兄弟打电话。也是,除了舅舅是高中毕业,大姨就是初中毕业。而且大姨虽然文化就那样,可是爱看书的人,五十了,枕边离不了本杂志。直至后来有了点麻将瘾,也有了看孙子任务,才把看书稍稍放下了。因此,她在姊妹里就自然推崇成为照顾牵挂别人的哪个。心静的时候,放下手机,认真听听牵挂的心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