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潺潺流水
图片:源于网络
仅以此篇,纪念文革中的知青上山下乡51周年
仅以此篇,弘扬知青精神,让更多的人知道曾经的“老三届”知青
一个特殊的年代,塑造了特殊的一代人。这一代人即将消失,今后可能不会再复制……
有一件事,藏在我心里44年了,那是一个难忘时代里的一朵浪花。
——题记
公元1975年,是我接受再教育的第七个年头,也是我受迫害后转入新的集体户的第三个年头。
我转入的集体户在江东孙屯,它座落在九峰中峰的南面,两地相距二里多地儿。三百多年前,这里是科尔沁第一代达尔汗王爷满珠习礼的册封地。那时,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响铃公主常在此地骑马射箭,嘻戏玩耍。这里牛羊成群。百草丰茂。放眼望去,绵延的九峰山脚下,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哗哗流淌,一直流入东辽河。现如今,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早已被闯关东的边民开垦成为一片片良田。这里山青水秀,中峰依旧在,美人无影踪,只留下响铃公主美好的传说。
1975年六月末,太阳火辣辣的炙烤着九峰,脚下的中峰大地好象是要烧焦。就在这么炎热的天儿,我们知青共同与社员一块在中峰的山脚下铲地。
这块地很平整,是很长的南北垅,机播种植的是大苞米。苞米苗的长势非常好,看着长得精神儿、水灵灵的一株株苞米苗,大家都非常爱惜,为保全苗夺高产,每个人都很认真的铲地,谁也不含糊。
我们户的天津知青刘树起(男),他紧挨着我铲地。他是刚来到这个户不久的知青,个头一米七多点,长得很精神、结实。对于新来的小伙伴对农活不熟悉,我这个知青老大哥应持传、帮、带的作用。
于是,我便告诉他铲地时应该是不深不浅正没锄板。当苗和草紧挨着生长时,不能伤到苗;要巧妙的把锄板立着伸入到苗和草中间,根椐实际情况用力推或勾拉就可以把草锄掉。当大家铲得很远了,他落后了,我还要回头接一把。因此,他很感谢我。
铲地时,天气是非常热的。太阳当空照,晒得人的面孔很黑,女社员在此时都戴着草帽防晒。我在农村干活的时间很长,与男社员一样都不戴草帽入乡随俗了。因为天气太热,生产队长会派人在中途给大家送水防暑。
每逢送水的来了,大家都会争先恐后的去喝水。这水是从深井打出来的很凉,喝上一杯这样的凉水真是透心凉。每逢这个时候,刘树起总是先拿着一茶缸子水送到我面前,让我先喝。我怎么好意思呢!结果是谦让半天还必须我喝完他才喝。这朴素的情感让我感到心里热呼呼的。我赞美这人间平凡而美好的瞬间,真诚直率没有虚伪。
干了一大气就到地头了,地头就是中峰的山坡下。这有一条随山头走向的一条弯曲的马车路。这时,打头的说让大伙坐道旁歇一会儿。
休息时,看到距道边十多米远的山坡上有许多碎的青砖块,最大的长度有十公分。我好奇的自言自语说:‘‘这怎么有这么多的碎青砖块呀!’’这时,一旁抽烟的孙大爷开口说话了。他告诉我,这里原来是公主陵,后来遭到人为破坏被扒掉了。他还给我们讲了响铃公主的故事。
我很小的时候,也听老辈人讲了这个故事。再次听孙老汉再续响铃声声,仍然是赞叹不已。
歇一会儿,打头的笑哈哈的说:‘‘谁渴了就再喝点水,咱们往回铲,铲到地头就回家吃晌午饭。’’他的话音刚一落地,大伙的精神头就来了,都舞动着锄头往前铲,盼望回家吃午饭。
我奋力铲到地头,远望各家各户烟囱冒着袅袅炊烟,再回头看着集体户落后的同学没有铲到地头,就折返身去接应,待大家都铲到地头了,就扛着锄头跟大伙回家吃饭去了。
回到户里放下锄头,进入房门就嗅到了玉米面大饼子的香味。我太熟悉它了,一面烙着金黄颜色的大饼子,热气腾腾很好吃。
但是,天太热了,爱干净的我同样嗅到自己身上的汗味。酸酸的味道伴着我,再加天太热了能吃得下饭吗?我就说:‘‘弟兄们,你们先吃饭。天太热,我要去养鱼池洗个澡,游一圈再回来吃饭。’’说完,我出门直奔生产队的养鱼池。天津知青刘树起也说随后就来游两圈。
养鱼池在我们户的东南方向,相距大约40多米远。我穿着背心,几分钟就到了养鱼池的岸边。
这时,我看到在养鱼池里面有三个陌生面孔的男性中学生在玩水。就在我脱了背心,弯腰解鞋带时,突然听到水域内有人呼救:‘‘救命,救命啊!救命……’’
我抬头看,水里的三个中学生有两个在离岸边不远的水里惊恐万状,另一个在离他们两人不远的深水域里挣扎。
这种状况,人生谁能遇到过几次?我见到了十分的着急。救人如救火,容不得多想。我迅速的甩掉衣服,跳到水里向溺水者游去。
当我游到溺水者身边时,见他两只手不停的挣扎,已经喝了许多水。我没有救人的经验,就直接去拉他的手。没有想到反被他把我的双手死死的抓住,就象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不放松,使我失去了游动的能力。受他的影响,我的身体也随着不时的下沉,也呛了两口水,很不舒服。这一刻,我的心里特别紧张,弄不好我们两个人都有生命危险。我也第一次尝到了面对死亡的危胁。
这个时候,如果我控制不住局面,后果不堪设想。我必须恢复自己能游动才能救人。于是,我用脚划动,把头抬高漏出水面,用最大的力气挣脱出了右手。我能游动了,情绪也不太紧张了,就让溺水者随便抓着我的另一只手,就向岸边游去。
一个人没有经验,在水里拉着一个人游的速度很慢。多希望在这个时候能有人帮一把啊!就在这个时候,我们户里的刘树起赶上来了。我们两个人共同拉着溺水的中学生游的速度就快多了,不一会就游到岸边把他拽上岸。
上岸后,我俩搀扶着这个溺水的学生,让他往出吐水。可他怎么也吐不出来。我问了其他两个学生,得知他们是一中来夏锄的学生,路过这里看天挺热的,就想洗澡凉快一下,没想到其中一个人误入深水区,好危险啊!
过不大一会儿,溺水的中学生尿了一大泡尿就缓解了。我让他们到我们户里去吃点东西,休息一下。这三个孩子敬畏的看着我说什么也不肯,说要去找同学就急匆匆的走了。
我与刘树起回户里吃饭时,他操天津口音说:‘‘今天亏了你说去洗澡,那个学生嘛事没有,是他命大没被水淹着。’’下午,我们仍然去生产队劳动,没有张扬养鱼池救人的事。
当初,如果我把舍己救人的事张扬出去,那就是知青中的典型。如果再炒作一番,我们的身价会倍增!但是,我们谁也没有这么想,也没有这么做。我们选择了做一个平凡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1976年,我在农村苦干、苦熬了八年。这一年的初冬,公社革委会终于让我这个没后门,没钱送礼的老三届大龄知青回城了。当我背着自己的行李,跨出集体户门口时,眼睛湿润了。户里的同学送我,刘树起送了一程又一程恋恋不舍与我分手。从此,我们再没有见面。
时过境迁,想想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已是古稀之年。朝花夕拾,把自己这件舍己救人的事写出来,没有为自己歌功颂德的意思,也不是沽名钓誉,只是想让我们的社会知道当年悲壮的“老三届”知青,弘扬正能量精神。知青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又是在一个特殊年代贡献青春的一代人,能让更多的人知道老三届知青的沉浮,留下知青的历史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