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或者不见,
数据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理,或者不理,
信息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来数据的海洋,
让信息到你手边,
默然助攻,寂静欢喜。
上面这段小诗,是读完《电商数据化运营》后最感性的认识。数据一直都在,像是深埋在土里的钻石,静待我们的挖掘。而数据处理与分析,将之变成能够为我所用的信息,在店铺运营中成为无往不利的宝剑,在众多竞争者中杀出重围,直指盈利的巅峰。这就像是钻石出土后的打磨与加工,使之成为熠熠生辉的珍宝。
读这本书,我的主要收获是:根据数据做分析,根据结论做决定。数据分析不容易,学会挖掘很重要。
搜集海量、适当的数据,对买家、卖家的行为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得出有用的结论。这句话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往往无从下手。
首先,是数据从哪来的问题。书中,作者给出了很多淘宝大数据的来源,比如说数据魔方、生e经软件、淘宝指数等等。这里,有常见的以及从来没想过的数据,比如说对某种细分产品的买家进行分析,从后台数据可以看出或计算出买家的地域比例、性别比例、年龄比例、身份比例、收入情况比例等等,以此来进行产品的定位,精确化投入产出,抓大放小。
原来只是从理论上认识大数据,“理解”了它的各种好处,当我第一次看到它真实的面貌,发现它“触手可及”,才真正觉得大数据的整合、呈现非常奇妙。
然后,是如何处理数据的问题。打开软件,可选数据非常多,应该选哪些进行分析呢,又该如何处理呢?
拿上下架时间定位的第一步举个例子吧。先是进行买家信息分析,对不同时段的来访量和购买量(排序通常是相同的)进行排序,选出综合流量靠前的高峰时段。接着进行卖家信息分析,对不同时段的成交量和销售量进行综合排序,对浏览量和访客量进行综合排序。综合得出行业、本店的最优时间、最佳星期数。之后还有错位竞争分析、时段竞争度分析、根据宝贝的定位制定时间策略等等。经过多轮的计算与推理,最终确定出来自己的上下架时间定位。
曾听人说,美国的小店开店前都会建模分析、各种演算推理,经过一番“折腾”才决定要不要开店、各种经营方案可不可行、盈利多少等等。一直觉得这很神奇,因为我从来没有听过中国人开小店(实体&网店)还要分析这么多,也不懂美国人在分析什么。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可以分析,而根据分析的结论做出的决定,比根据生活经验认为应该是怎样的、以及自认为什么好卖这种拍脑门的决定,更加科学、合理与稳妥,做到“三思而后行”,也能够大大降低投资风险、经营风险。
对比自己来说,拿到财务数据总是不会处理,做报告的时候经常做个同比环比,说明一下上升、下降了多少,趋势如何如何,最多和其他数据做个综合分析,看出数据有什么问题,或者哪些方面经营不善云云。这些分析总是浮于表面,可以说是“然并卵”的。
作者的方法非常实用,即使计算过程有点枯燥。非常开心看到这样精彩的分析,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有多大,明确了数据分析的前进方向。
其他方面的深刻印象,比如淘宝的规则变化带来机制的变革与新的机遇。在淘宝搜索发展史的介绍中,可以看出每一次小小的规则变动,背后都体现着更加公平、人性化的原则与逐渐向高价值商品交易平台的转变。如2014年10月,淘宝对低价商品的评价和销量计算作出3项调整,主要是说单价商品支付价格过低的订单,销量、评价均不累计,这样一来,可以有效打击凭借短期极端促销提升店铺影响力的行为,更有利于打造一个健康、公平的竞争环境。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数据的精加工——各种看似毫无关联的数字经过淬炼,打造成一张张高含金量的信息图表,以助力店铺的实际运营;我听到了理念的变革——淘宝从卖“便宜货”向卖“高价值商品”平台转变,于是一场适者生存的厮杀一触即发。
关于这本书,还想说声感谢。因为第一次,让我对数据有了一种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