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精要(13)
黄岐之
“精华滋生”
[摘录1] 阴生于上,胃以纯阳而含阴气,有阴则降,浊阴下降,是以清虚而善容纳。阳生于下,脾以纯阴而含阳气,有阳则升,清阳上升,是以温暖而善消磨。水谷入胃,脾阳磨化,渣滓下传,而为粪溺,精华上奉,而变气血。
[意义] 阴阳为一气之变,阳升阴降,故阴生于上而降,阳生于下而升。胃是纯阳含阴气,阴生而降,故浊阴下降而清虚善容纳。脾是纯阴含阳气,阳生而升,故清阳上升而温暖善消磨。水谷入胃,脾阳磨化,渣滓下传为粪溺,精华上奉为气血。
[感悟] 气血来自脾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脾升为阴中阳生,胃降为阳中阴生,脾升胃降,而阳升阴降,渣滓下传,精华为气血。
[摘录2] 气统于肺,血藏于肝。肝血温升,则化阳神;肺气清降,则产阴精。五藏皆有精,悉受之于肾;五藏皆有神,悉受之于心;五藏皆有血,悉受之于肝;五藏皆有气,悉受之于肺。总由土气之所化生也。
[意义] 肺主气,肝藏血。肝血温升,则化阳神;肺气清降,则产阴精。五脏皆藏精,都是受之于肾;五脏皆有神,都是受之于心;五脏皆有血,都是受之于肝;五脏皆有气,都是受之于肺。总之,都是脾胃所化生的。
[感悟] 肝血化神,肺气生精。五脏皆有精、气、血、神,都是脾胃所化,土气所为。肾主精,心主神,肝主血,肺主气。
[摘录3] 土爰稼穑,稼穑作甘,谷味之甘者,秉土气也。五谷香甘,以养脾胃,土气充盈,分输四子。己土左旋,谷气归于心肺;戊土右转,谷精归于肾肝。脾胃者,仓廪之官,水谷之海,人有胃气则生,绝胃气则死。胃气即水谷所化,食为民天,所关非细也。
[意义] 土(性)称为稼穑,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的特性,稼穑则偏见甘味,甘味五谷秉土气。五谷香甘,养脾胃,土气充足,分别给予肝、心、肺、肾。己土(脾)左旋,谷气归于心肺,戊土(胃)右旋,谷精归于肾肝。脾胃有贮藏谷物之容和受纳运化之功能,是水谷之海,其气为胃气。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为水谷所化,因此,民以食为天,关系生死大问题。
[感悟] 人体吸入空气,食入五谷。五谷甘味,脾胃消化为气和精,脾升为气,胃降为精,分别给心肺和肾肝。胃气是脾胃对水谷化生之气,胃气有无决定生与死。
(“《四圣心源》精要”文集为原创系列文章,版权所有,请勿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