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迷宫之上看迷宫,才能看到更多可能
在参加分身术训练营之前,看到“积极主动”四个字的第一反应就是:思想上保持“进步”,行为上保持“主动”就是积极主动。听了永澄老师对“积极主动”的讲解,才发现自己理解的太过狭义。
我以前对这四个字的理解,更多的都只是停留在最基本的“意愿”层次,以为只要自己有想法就完事了,殊不知这只是基本中的基本。真正的积极主动应该是主动使用自我意识,在刺激和回应之间拥有更多的选择权。我把这个过程归纳为:先自我觉察,产生清晰的自我意识,然后将自我从当下抽离出来,进而发现更多的选项,从这些选项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
要完成整个积极主动过程的基础动作就是觉察,也即此次训练营的关键词:分身。觉察是改变一切的开始,只有觉察到自己正在陷入以往的木马程序中,才能有意识的想要从这种循环中跳脱出来,经过刻意训练,让自己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人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遭遇木马程序,如果一味的任由自己深陷其中,只能越来越糟,而如果连察觉都做不到,只能说明自己的视野、格局还不够高,自己还深陷在那个迷宫之中,看不到出路。如果可以将自己从当下抽离出来,站在更高的维度去觉察、观察自己,站在更高的视野,看透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看出事件的各种可能性,这种感觉更像是站在迷宫之上看迷宫,一下子可以看到好多出路,并能找到真正的出口。这种感觉更像是“灵魂出窍”,与五维空间的我成功接线。永澄老师的这个理论与欣频老师的拔高自己的视野拉高自己的格局不谋而合。
小我,你究竟是个什么我
乍一看到老师课上提到的小我,我第一时间想到了古典老师曾说过的心智模式。我理解的心智模式是一个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因为思想出了偏差,才导致小我跑出来作祟,但感觉心智模式包含的范围应该更广,心智模式还包括正向的部分。婉嫣同学理解的小我是本能我、欲望我。联想起最近研究过的内在小孩,我们又开始思考小我是不是内在小孩。海洋同学翻出了《拥抱内在小孩》里的圈层理论。经过讨论,我们一致认为小我只是内在小孩的一部分,它更像是环境刺激本质后形成的自我保护层,是那个受了委屈需要安慰和爱护而闹脾气的内在小孩。正如海洋同学文中所说: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一书中所描述,1.我们在幼年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是充满爱、信任、朝气蓬勃、纯真等等一种原始的状态(生命的本质和核心);2.随着成长我们接收到外界的信息,被拒绝、压抑、受虐、被比较等等,(回到小我的产生,是自我成长的不断分化,基于恐惧而产生小我。);3.进而我们自然而然的形成自我保护层(防御机制),通过压缩自己的生命能量和经验,让自己处于安全的状态。
——@小驴粪球(简书作者) 难以掩饰的情绪
信念→情绪→语言,先调频再做事
本次训练营的练习过程是语言→情绪→信念。从觉察的角度来看,语言比情绪容易觉察,情绪比信念容易觉察。但从根本上来讲,应该是信念→情绪→语言,信念才是一切的源头,一个人的信念会影响人在遇到事情时产生的情绪,而情绪会又会影响人的语言,如果信念不对,就会产生一系列负向连锁反应。正如欣频老师书中所说:
留心你的思想,思想可以变成语言。留心你的语言,语言可以变成行动。留心你的行动,行动可以变成习惯。留心你的习惯,习惯可以变成你的性格。留心你的性格,性格可以决定命运。
情绪是一种能量。当人处于正能量情绪中,向宇宙发订单时也会带有正向能量,按照吸引力法则,自然能接收到很多正向回馈。当人处于负能量情绪中,携带的能量级别很低,自然会觉得做什么事都不顺。所以欣频老师说先调频,再做事。让自己处于最好的状态,自然一切心想事成。
对于这点真的深有体会。前阵子经历了一件十分不愉快的事情,当时就感觉很委屈、很生气,而且这种负能量连续一周都挥之不去,现在回想,那一周简直是最近一年中最黑暗的一周,真的做什么事都不顺,而且干什么都没心情,每天都沉浸在自怨自艾中无法自拔,整个人都不好了。后来想开了以后,积极调整自己的情绪,慢慢回到那个正面阳光的我,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理论与灵性的结合
从去年辞职以后,意识到自己在舒适圈呆了太久,决心改变,意外“结识”了新精英,从此开启了自我成长的新世界大门。之后陆续参加过各种社群学习,一直在尝试和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成长方法。
后来又“结识”了欣频老师,从此在学习灵性的路上一发不可收拾。欣频老师的理论刷新了我对自我成长的各种认知。
如果说古典老师教授的是自我成长的理论知识,欣频老师教授的是自我成长的灵性启发,那么永澄老师就做到了二者的结合。每次听课都有种挖到宝的感觉。哇塞!这不就是欣频老师说的那个XXXX!这个让我想起了古典老师讲的XXXX!……这样的感叹基本成了我们小组讨论群里的常态。
之前看欣频老师的书的时候,很多道理因为自己的阅历不够,思考的不是很透彻,都是半懵半懂的。通过永澄老师的课程,才发现原来这些道理可以这样落地,通过作品声音的输出,将自己以往的积累都慢慢串联了起来。虽然说自己的文章写的不一定好,但在写作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思想财富绝对是最宝贵的。
一个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远
说实话,开始看到永澄老师的《个人成长的6条元规范》,真的是有点蒙圈,这六个名词到底都是啥呀?当时即使看了说明也有点不明白。在三天的训练过程中,通过实践,才算明白了。而6条元规范中,使我受益最多的就是同侪力量和作品声音。
通过阅读其他同伴的互动案例及课程疑问,很多困扰自己的问题得到了解答。有些问题自己想的不一定很明白,虽然意识到它的存在但总感觉欠那么一点表达不出来,看了同伴的疑问后经常会产生“啊,这就是我想问的”的感觉,而再看老师的回答,顿觉茅塞顿开。有些问题虽然自己身上不存在,但我也会积极思考解决方案,再对比老师给出的建议,就能找到自己的差距和误区。
阅读其他同学的作业同样也是一种学习。俗话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我们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一下我们就拥有了两个思想。阅读作业的过程就是一个交换思想的过程,在阅读思考的过程中会碰撞出各种思维火花,产生更多的灵感。比如当我看到结营作业要求的时候,虽然有很多想法,但是感觉组织不出头绪,也想不好要用什么格式表达,看了很多同伴的作业,每一位都写得文采飞扬,直到看到@潮生 的作业,才发现原来还可以用老师建议的格式表达自己。再比如这次训练营的法宝--自我觉察表,因为训练的过程中要做到刻意训练,所以老师建议每次专注觉察一种方式,慢慢改进,我就产生了这个表单的选项只能是单选的僵化思维。而在生活的实践过程中,信念、情绪、语言有时候是伴随出现的,我就会很困惑到底要如何应用自我觉察表。看了@小鱼海棠 的文章才惊觉这个表是个复选项,只是为了刻意训练才需要先一个个觉察。还有刚开始填自我觉察表的时候其实有点摸不清头绪,不知道要怎么下手,反复看了老师课堂上的案例,又看了好多同学的表单才明白要如何操作,而在阅读同伴的觉察表时,经常会发现自己也有过同样的情况,通过学习他们的3种选择,也给自己打开了很多新思路。
收获感受
参加此次训练营的第一个收获是:成长是不断迭代更新的过程。人生在世,不可能什么事情都能一步做到完美,成长的路上更是难免跌跌撞撞,如果因为一次的失败就认定自己什么都做不成,那真的就什么都做不成了。就像这次训练营的每一次作业,刚开始我总想做到完美,想把自己的所有感受、想法一次性抒发完整,但后来发现,思想也是在不断的更新的,有些点今天想不通,也许要过好久才能彻底明白,如果非要等想明白了才输出,那之前想明白的都忘光光了,最后的结果等于什么收获都没有。与其追求一气呵成,不如先做出最小可行性产品,然后不断迭代,更新完善,这样还能为自己的成长过程留下足迹。
第二个收获是:在生活中有意识的运用积极主动。我以前的情绪起伏很大,经常会觉得很烦躁,烦躁积累的多了,就演变成愤怒。虽然最近半年一直在研究自我成长,这方面已经比以前进步了很多,但是日常生活中自我觉察的速度仍是很慢,经常是已经陷在负面情绪中大半天了才意识到自己状态不对,而调整状态更多的是命令小我正面起来,久而久之,很多负面情绪只是被压抑下来,并没得到纾解。上课之后,得到了自我觉察表这个法宝和刻意训练这个锦囊,开始有意识的觉察,每当自己脑海中闪过那些触发器,就能意识到小我又要出来作祟了。虽然对于如何更好的纾解负面情绪,自己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至少现在可以产生觉察了,有了觉察就会思考如何改变。我把自我觉察表的模板存进了印象笔记,小我一有小苗头就翻出来填张表,帮助自己发现更多选择。比如今天下班回家,过马路的时候听到有车在按喇叭,心里不自觉就产生烦躁,同时开始吐槽。走了两步突然意识到不对,仔细分析了下,之所以觉得烦躁是因为喇叭的声音很吵,是噪音,会觉得车主很没有公德心。我可以有的选择:不理会喇叭的声音,专心听自己喜欢的歌曲;站在车主的角度换位思考,是否有什么着急或者不耐烦的事情;思考觉得车主没有公德心会不会是自己产生了道德绑架的想法。最终我选择了方案一,通过音乐的调频,让自己保持好心情。
第三个收获是:发现了我过往的许多木马程序。通过信念觉察,我发现原来我的脑海里不经意间被种下了各种木马程序,生活中被各种人贴上了各种标签,自己不自觉的就会有自卑、自我怀疑等负面情绪,总是认为自己不够好。这些错误的信念影响了我在遇到事情时产生的情绪,进而产生一连串的负面反应。我相信觉察是改变的开始。吸引力法则里说,向宇宙发正向订单,并深信不疑,不做违背订单的事,那么你的订单自然会实现。所以,要时时刻刻为自己播下正向的信念种子,并细心浇灌让它茁壮成长,假以时日它定会开花结果。还有一个“意外惊喜”是通过信念觉察,我终于发现我为啥一直单身了!下一步就是改变!
对小组成员的觉察表建议
@crazywwy 的情绪觉察表:可以站在老板的角度想想他为什么会喜欢这么指导工作,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权威还是存在感,也许想通之后会对他的理论和行为有不一样的看法。
对俱乐部的优化建议
首先对于利他主义、照亮盲区两个要求大大的点赞,大大减轻了爬楼工作量,而且能保证交流的都是干货,减少废话。
我有两点建议:一是关于答疑时间,当天听课之后就提疑问答疑有点仓促,一来课上的知识需要消化,二来有些问题需要实践才能总结出来,三来有时候课程无法赶上直播,需要爬楼,会错过答疑时间,希望能延长答疑时间,在课程的第二天晚上答疑或者建立疑问收集机制,同学们随时可以提交疑问,老师集中时间查看后给出建议。二是关于成果收集,每晚的答疑都有很多干货,平时同学们讨论的内容也有干货,如果能有人将每天的精华整理出来,统一发布,可以减轻爬楼的工作量,而且能一下子抓住重点。
四次作业感受及链接
预习作业-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么? http://www.jianshu.com/p/6f88e2065ee8
分身觉察之语言-是什么阻碍了你拔高视野? http://www.jianshu.com/p/a37998fa7fe5
分身觉察之情绪-读懂情绪背后的积极意义 http://www.jianshu.com/p/603ae5800c96
分身觉察之信念-不经意间你就成了试验田 http://www.jianshu.com/p/2179b95a3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