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红楼梦》1:读黛玉教香菱作诗所感

利用空余时间,终于把《红楼梦》读完,惊叹于作者知识广博,文学、医学、建筑学、教育学、美学、哲学、人文学等等,涉略广泛,无所不知,无所不精,感觉信手拈来。

每个章节都可圈可点,作为人母的我,还是谈谈书中的教育观点吧。

显性和教育有关的有两处,一处是香菱学作诗,一处是宝玉上家塾。这两处我都分别写了一篇自己的感悟。


《红楼梦》第四十八章,薛蟠声称外出做买卖,独留香菱在家,宝钗留其住在园子里做伴,香菱请宝钗教她作诗,宝钗说她是“得陇望蜀”。

我一直都惊叹于宝钗的大度和全局观,在大观园里,宝钗不但有学问,而且做事也无可挑剔,不使小性子。但在这里,香菱作为她的嫂子,她的拒绝,让我看到宝钗也是个有血有肉有性情的人。


于是,香菱请黛玉教她作诗,黛玉说:“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欣然同意。

香菱有空就想学作诗,并拜黛玉为师,黛玉欣然接受,可见其二人一个是乐学,一个是乐教。

同时黛玉还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平声对仄声,虚对实,实对虚,若有奇句,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

林黛玉在教香菱作诗时,第一步先帮香菱树立信心,告诉她作诗不难。第二步作诗有一定的规则和意境。讲究基本规则就好,如若意境好,规则也可以不讲,不以词害意。

信心是成功的基石,只要有信心,就会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我一直觉得,世上的很多事,谁都能做,只是看有没有机会而已。哪怕第一次做不好,多问两次,多试两次,也就没问题了。所以信心就显得尤为重要。

除了帮香菱树立信心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诗的基本规则,还对她进行一步步有层次的引导。


当香菱说她只爱陆放翁“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的有趣时,黛玉说:“断不可学这样的诗,因为不知,所以见了浅近的就爱,一旦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可见黛玉有自己的一种方式,是一个会教的好老师。不管是学习、教育还是做别的事情,都讲究先入格再出格。入格,入什么样的格,很重要,有人引导并会引导,学起来必定事半功倍。

林黛玉说如果真心想学,第一步:先看《王摩诘全集》,把他的五言律读100首,细心揣摩透熟。在这里黛玉用了六个字“细心、揣摩、透熟。”特别是最后两个字,告诉我们知识须学透、学熟。

第二步: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第三步:再读李青莲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第四步:肚子里有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读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不用一年不愁不是诗翁。

可见,黛玉教授香菱作诗,条理清晰,很有逻辑性,同时也给予期许。是一位会教、能教、乐教的好老师!

香菱听了黛玉老师的话后,就将黛玉画红圈的,有一首念一首,只向灯下读,宝钗数次催她睡,她也不睡。

黛玉在书上画红圈写体悟,可见她是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了的书都做记号或笔记。学生香菱是孜孜不倦、挑灯夜读、可谓不眠不休地苦学。可见两人都是用心、有心之人。

香菱读完《王摩诘全集》要换杜律时,黛玉问了她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记了几首?香菱答:“红圈的尽读。”第二个问题是领略些滋味没有?香菱答:“领略了些,不知可是不是。”

第三个问题是说来听听。香菱答:“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听了后黛玉问的第四个问题是何以见得。香菱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里的’直’和’圆’;“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里的’白’和’青’;“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的’余’和’上’。这些看似无理,读起来别有韵味。

书不是读完就完,而是要有所感悟、能表达、有见解,只有这样,才能将书里的精华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等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才会喷薄而出。

只有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并有一定量的积累,才会如董卿所说:“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读书是可以给人以力量的,它更能给人快乐。”


香菱读完《王摩诘全集》后换出杜律来,又央求出题。然后黛玉说昨夜的月最好,不妨用十四寒的韵作诗。

读书的最高境界无非就是引导我们更好地生活,学以致用是我们的目标。读完《王摩诘全集》,香菱就尝试着作诗,回家后,苦思一回,作两句,又念两首杜诗,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安。

终作成第一首诗:

月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黛玉评价是:“意思全有,只是措辞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它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做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做。”

从这句评论中,我们看出好诗的标准是:有意思、措辞雅、有创新、意境无穷、能多大就多大。同时寥寥数语也告诉我们想作好诗,必须多看书,以达到融会贯通、且灵活运用。除了多看,还需多尝试,多突破,不拘泥于书本,不拘泥于作者,有自己的创新。

香菱听了后,连房也没进,就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上抠土;回家后,或皱一回眉,或自己含笑一回。嘟嘟囔囔五更才睡,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就起来,忙忙碌碌梳头后就找黛玉,交第二首诗。

第二首诗如下: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宝钗点评:“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了一个色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这也罢了,原来诗从胡说中来,再迟几天就好了。”可见作诗需紧扣题目,吟月就是月,而作成月色就非佳作了。

香菱自为是妙句,听了宝钗的点评后颇感扫兴。当我们自以为勤奋付出、努力工作,获得的小成绩确不被认可时,会懊恼、会抓狂、甚至会出现抑郁等心理问题,但香菱没有,诠释了自己就是一只“打不死的小强”

谁的人生没有挫折、谁的人生没有差评,这些都不是伤疤,而是激励我们变得更好、更强的勋章,我们要始终坚信:方法永远比困难多。一百个困难,我们就有一百零一种方法去解决它们、灭了它们。

香菱从小被拐卖,不曾经过系统地学习,但对自己真心喜欢的事情就不肯丢开手,所以又思索起来,真的是“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被众人笑说成“诗魔”了。

晚上对灯出神,三更卧下,五更朦胧睡去,宝钗听其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醒后,梳洗完毕便将梦中所得录了下来,真是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不出,梦中喜得。

第三首诗:

精华预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惨。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众人评价:这首诗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谓俗语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莫问前程似锦,但求落幕无悔”,只要自己努力了,一切都交给时间吧,时间早晚都会给你你要的答案。


(写在最后):从黛玉教授香菱学诗看出,黛玉是一位会教、能教、乐教的好老师,香菱是一位乐学、勤学、苦学的好学生。

很多的事情都是通过共享,最后实现共赢,合作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每个人都把自己的这一环做好、做到极致,余下的就交给时间吧,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落幕无悔就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