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有一些人,一言不合就开怼,毫不掩饰自己的「攻击性」。
有时候他们显得很没有道理,甚至可以说有点胡搅蛮缠,令人生厌。但是有时候又觉得他们非但不令人讨厌,反而他们身上的那种「不好惹」是一种魅力。
与此同时,另外一些人,或者说那种典型的老实人,非常好说话,遇到事了总是忍气吞声,极度害怕冲突,为了避免冲突,甚至可以让渡自己的利益。相比之下,我们这种老实人似乎显得很「无聊」,很「懦弱」,一点魅力也没有。
为什么会这样呢?看起来似乎不合理啊。
这一现象,其实恰恰揭示了老实人的「蜕变策略」,也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攻击性。
知道“老实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吗?
在于他们缺少了人与生俱来的攻击性,或者更准确地说,他们过度压抑了自己的攻击性本能,这种压抑并不意味着攻击性的完全消失,相反,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种攻击性会从「对外攻击」逆转成「向内攻击」。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说,一个人的攻击性就是生命力。攻击性,是中性的、原初的生命力。
所以,当你压抑自己的攻击性,实际上,你压抑也恰恰是自己的生命力。
弗洛伊德也说,一个人必须学会合理或象征性地表达他的攻击性,否则他就会出现心理问题,我们要敢于用愤怒守住自己的界限。
但这种攻击性,如何用好,需要我们的智慧。用得不好,它也可能变成「破坏力」。
老实人就喜欢把这种攻击性,变成对自己的破坏力,也就是向内攻击——陷入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甚至自我毁灭的「恶性循环」,这些都让老实人极度内耗和极度自卑。
还有一种向内攻击则更为可怕,也就是俗话说的「窝里横」——越是对自己好的人,越是和自己亲近的人,越是伤害。
甚至这种「攻击性的逆转」,恰恰也是「抑郁症」的成因和症结所在,很多攻击性逆转,失去了对外攻击能力的人,只能向内攻击自己,久而久之,就患上了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