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其一
李白(唐)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注释:
刑部侍郎:刑部的次官,掌管法律、刑狱等事务。晔:李晔,曾任刑部侍郎,唐乾元二年(759年)四月,因被人诬陷,贬为岭南道境内的一名县尉。
中书舍人:官名,唐代撰拟诰敕的官员。中书贾舍人至:即中书舍人贾至,与李白同时的诗人,乾元(唐肃宗年号,758~760)年间被贬为岳州(今湖南洞庭湖一带)司马。
楚江:指流经楚地的长江。楚江分,长江从西北方向来至岳阳楼前,与洞庭湖之水汇合,再向东北流去,宛如被洞庭湖分为二截。
长沙:指长沙郡,治所在今湖南长沙市,距洞庭约三百里。
湘君:湘水之神。《列女传》:“二妃死于江、湘之间,俗谓之湘君。”二妃:指舜之二妃娥皇、女英。
译文:
楚江水到洞庭湖西就分流了,只见水波淼茫,不见云色。
落日落向西面的长沙,秋色渺远,但不知道在湘江的何处可以吊慰湘君?
赏析:
此组诗当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乾元二年春,李白于流放途中遇赦,秋时由江夏(今湖北武昌)而至岳州(今湖南岳阳)。此时,刑部侍郎李晔贬官岭南,行经岳州,与李白相遇。时贾至亦谪居岳州,三人相约同游洞庭湖,诗人写下这一组五首七绝。这是其中一首。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诗人点明地点,与诗题对应。视线由近及远,一“分”字形象写出了长江西来,与洞庭之水合而东行,南望天际,但见水天茫茫,“尽”写出了洞庭湖的浩浩荡荡,“不见云”更是突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渺,水天相接,只见水色,云即便有,但此时,在诗人眼里也如同不见。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在日落里远望长沙,也仿佛沉浸在洞庭湖的一片秋色之中,诗人的内心不觉生出一丝惆怅。尾句用典,传说中有湘水之神,现去何处凭吊呢。诗人此意在于反衬出洞庭湖的阔远,并非意在吊湘君。“何处”与上句的“远”承接。
读此诗,只觉意境开阔,飘逸入神。
参考网站: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