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读书?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在一个播放近千万的视频中,给出了答案。
他说:“读书让我们知道,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如此多伟大的灵魂,我们要与他们兑换。”
有这样一本名著,它为普通人构建了一个平凡的世界,在那里,苦难与幸福同在,挫折与奋斗并行。
命运的洪流似乎势不可挡,但那里的人凭借自己的力量,硬生生地抒写了一段传奇。
它就是《平凡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普通人过着平凡的一生,可他们恰恰因为平凡而伟大。
在《平凡的世界》里徜徉,与书中的人物完成一次心灵的对谈,归来时,我明白了读书更深刻的意义。
01
读书苦,不读书更苦
《平凡的世界》一开场便风雪交加,万物披着一层清冷。
只有县立高中热闹非凡,学生们排着长队等待打饭。
有一个男生,躲在远处的墙角观望。
他叫孙少平,因为家庭贫困,连一份清水煮萝卜都吃不起。
此时的他正等待队伍散去,一个人偷偷去拿那两个不体面的黑面馍。
十七八岁的后生,穿着几年前的旧裤子,鞋帮上还打着补丁,穿着不体面就罢了。
每天还吃不饱饭,这样的求学之路可谓步履维艰。
然而少平并没有自怨自艾。
读书对他来说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让他有机会走出山乡圪崂,接触更广阔的天地,他已经心满意足了。
相比来说,少平的哥哥少安就没那么幸运了。
一家六口人,奶奶病了躺在床上,父母年纪大了,弟弟妹妹要上学读书。
为了撑起烂包的家庭,孙少安13岁就被迫辍学务农了,命运无情地把他拖回到那看不到希望的黄土地上。
少安每天起早贪黑,热腾腾的汗水都洒在了庄稼地里,可一年到头依然两手空空。
为了增加粮食产量,他也想过办法。
在划分了猪饲料地时,他把一些零碎的荒地划分给了生产队的社员。
本是利众的好事,却因不符合规定,被有心之人捅进了公社。
结果孙少安被推上了批判大会的舞台,成为众矢之的。
日子过得恓惶也就罢了,连一颗企图改变生活的心,也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那个年代,读书可以通往很多路,但放弃读书,路只通往黄土地。
辍学让少安失去了对命运的掌控力,尽管他拼尽全力,想要在土地上探索一条生路。
却被现实劈头盖脸地一顿殴打,掉进苦难里颠沛流离。
读书苦,不读书更苦。
第一个苦是奔向光明的通途,而第二个苦是磨灭希望的天堑。
吃得了读书的苦,才能铺平现实的路。
考上了赫赫有名的北方工业大学天体物理专业,这是逆天改命的一步。
在大学里,因为才貌双全,兰香成为不少男生的追求对象。
最终,她和省委副书记的儿子吴仲平走到了一起。
兰香是真正靠读书改变命运的人,也是孙家第一个真正脱离老土壤的人。
她学习的是天体物理学,当她站在更广阔的的世界,望尽天涯路时,才发现,从小生活过的双水村竟然如此的渺小。
然而同一个弹丸之地,在兰花眼里,恐怕就是生命的全部,一辈子不得不坚守的地方。
读书和不读书,过的是两种人生。
不读书的人,目之所及,就是全世界。
而读书的人,更有机会打破命运的禁锢,走进另一个浩瀚辽阔的世界。
在特定背景下生存的兰花,或许没有选择,但现在的我们,有。
最让他触目惊心的是弟弟的脊背,青紫黑癫,惨不忍睹。
路遥说:
“书把少平从沉重的生活中拉了出来,使他的精神不致被劳动压得麻木不堪。
通过不断地读书,他才有可能对自己所处的艰难和困苦有更高意义的理解,甚至也会心平气和地对待欢乐和幸福。”
读书,是抵御苦难的壁垒,更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圣经》中有这样一句话:
“人为妇人所生,日子短少,多有患难?出来如花,又被割下,飞去如影,不能存留。”
既然人生在世,苦难无法避免。
何不通过读书修建一个休憩的港湾,每当身体劳累了,心灵受伤了,就回到那个小世界疗愈,给自己充电。
04
你无法到达的地方
文字载你过去
听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能像一册书籍,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
你无法到达的地方,文字载你过去。
你无法经历的人生,书籍带你相遇。
那些读过的书,会一本本充实你的内心,让虚无单调的世界变得五彩斑斓。
那些书中的人物,会在你深陷生活泥潭之时,轻声地呼唤,用他们心怀梦想,不卑不亢的故事,激励你抵御苦难,勇往直前。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书中自我疗愈,获得一份期待明天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