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刘尹与桓宣武共听讲《礼记》。桓云:“时有入心处,便觉咫尺玄门。”刘曰:“此未关至极,自是金华殿之语。”
翻译过来意思是:
刘惔与桓温一起听讲《礼记》。桓温说:“时常有打动人心的地方,于是感觉离最高境界已不远了。”刘惔说:“这还没有涉及道家的最高境界,只不过是儒生的常谈而已。”
初一看,好像桓温就像没见过世面的孩子,听什么都是新鲜的,好有趣的样子,刘惔像是见过大世面很博学的样子,像一员老将说的“这才哪跟哪呀,早着呢”。再一看,也不尽然,也许桓温真的听进去了,用了感情感觉就是不一样,而刘惔早就心有所属,人在此意不在此,故出此言。还有一种可能,刘惔对玄理的感悟层次实在高出桓温不止一个度,所以这么说。最后我妄自揣测,还有一种可能,是刘惔认为道家比儒家要高妙得多,因为《礼记》是儒家经典,故作此说。
当然,这纯属个人读到此节的一个揣摩,因为没有老师请教,只能这在这里做一个记录,一是期待有缘人看到,作一个交流,二是期待明师指点。
(二)
王逸少作会稽,初至,支道林在焉。孙兴公谓王曰:“支道林拔新领异,胸怀所及乃自佳,卿欲见不?”王本自有一往隽气,殊自轻之。后孙与支共载往王许,王都领域,不与交言。须臾支退。后正值王当行,车已在门,支语王曰:“君未可去,贫道与君小语。”因论《庄子.逍遥游》。支作数千言,才藻新奇,花烂映发。王遂披襟解带,流连不能已。
意思是说:
王羲之任会稽内史,刚到任上,支遁正在那里。孙绰对王羲之说:“支道林标新理立异义,胸中所想本就佳妙,您想见他吗?”王羲之原本就有满腹俊逸的气概,很轻视支遁。后来孙绰与支遁一起乘车到王羲之住处,王羲之总是保持距离,不跟支遁交谈。一会儿支遁告退。当时正值王羲之准备外出,车已备好在门口,支遁对王羲之说:“请不要走,我要与您稍讲几句话。”于是就讨论《庄子.逍遥游》,支遁讲了洋洋数千言,才思文采新鲜奇特,如繁花烂漫,交相辉映。王羲之于是敞开衣襟,解开衣带,恋恋不舍,不忍离去。
从这则故事里,可以知道,有才气的人自视都甚高,但是却都能佩服比他有才的人。当王羲之看到支遁那么有才,也恋恋不舍。这恰恰也印证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再有本领的人也应谦虚。还说明了,人不可以太狭隘,这样对自己没有好处,说不定就会失去与高人高论失之交臂的机会。同时还可以看出,有本领的人还得抓住机会善于推销自己,不然就会导致“养在深闺人不识”,支遁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