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杜甫(唐)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注释:
至日:指冬至日。忽忽:恍惚失意貌。泥:软缠、胶滞。江上:这里指夔州。形容:形体面容。
杖藜:持藜茎之杖。丹壑:红色的山谷。紫宸:宫殿名。心折:指心碎。无一寸:心不过方寸,今寸心已折,所以连一寸也没有了。三秦:长安。
译文:
年年冬至我都在他乡做客,穷困和愁苦如胶滞缠人,使人神情恍惚。
客居夔州,看形体面容,只有我最衰老,而这夔州风俗,人都是各自相亲。
雪后我拄着藜杖来到丹壑,正遇上散朝,离开紫宸宫的官员骑马玉珂鸣。
此时我的心已碎,不剩一寸,前路迷茫,身在何处才能看见朝廷?
赏析:
大历二年(767)冬至作于夔州。诗人身在夔州,心忆长安,因作此诗。
首联:“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诗人写眼前之境况,“年年”“长”表离开长安之久,因“长为客”才致“忽忽”,进而“穷愁”,如胶泥缠人,诗人将这种漂泊无依之感用叠音字将这种穷愁层层递进,同时也增加了诗的音韵感。增加了表达效果,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令读者不由得感到冬至之寒。
颔联:“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诗人继续写“穷愁”,“独”字将诗人的凄凉心境体现得淋漓尽致,只我一人看起来特别衰老,“自相亲”更进一步突出了诗人的孤独,人自与亲人相亲,而独不与我亲,此境地,只让人感到“凄凄惨惨戚戚”。可见诗人炼字之功。
颈联:“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此联忆想长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后,诗人拄着藜杖来到红色的山谷,忆想此时散朝的官员骑着马,玉珂声声,这清脆的玉珂声,在诗人听来犹如雷震,声声敲在诗人的心里,自身如今穷愁潦倒,不能为囯效力,而曾经一同上朝的官员,依然春风得意。“雪”与“丹”也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杜甫的律诗,几乎每一联都成绝对。只觉得易一字都难。
尾联:“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以上种种,足以让人心碎,心折之句不禁让人叹为观止,“心折”而致“路迷”,心系长安而致心折。读来真让人感到愁肠百结。
参考书目:《杜甫集》杜甫著 张忠纲解读 袁行霈 主编
参考网站: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