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与一名客户伙伴聊天的时候,他一再吐槽:“我们的员工,主观能动性比较差,老板不催,他们就不做;或者,做了也不主动汇报,张老师,这方面你能有啥课程吗?………”
打住!打住!姑且打住!
有没有课程,我们暂且不论。毕竟,“主观能动性差”这只是一个笼统的描述,具体的表现是什么?背后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目前我们都还没深入地了解,直接跳到解决方案,似乎仓促了些🧐🧐🧐说不定啊,有些“主观能动性不高”,培训课程还真的起不了啥作用!
平时,我喜欢和我妈聊天吃瓜谈八卦,但凡涉及到貌似非黑即白的是非对错,我妈总会语重心长地说一句话:一个巴掌拍不响!
对于劳动人民的智慧,我一直深以为然🤣所以,我今天就想和大家掰扯掰扯—“主观能动性差,就一定是员工的问题吗?”
“主观能动性”,顾名思义,它是主观而非客观的。也就是说,一百个人就会有一百种能动性,程度深浅,各自不一。
“主观能动性差”,无非就是两种情况:① 完全没有 ②程度不够,达不到领导的理想状态。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主观能动性”是如此的“主观”,你又如何要求别人达到你的标准呢?如何衡量呢?真的有这样的方法吗?
接下来,我们就用POA的思维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首先说一下什么是POA思维?用下面一张图告诉你。
官方解释:目标共鸣,凝聚伙伴,共创方法,实现目标!
说得有画面感一些,就是:大声说出你的梦想,并找到那个愿意和你一起做梦的人,从此不离不弃,无怨无悔,最终携手并肩,美梦成真🤩🤩
那么,POA和“主观能动性”又能扯上啥关系呢?别着急,听我慢慢道来!
工作时,理(lao)想(ban)状(xin)态(zhong),管理者和员工应该自动成为一对“真伙伴”,双方对于工作目标完全认同并愿意为此共创方法,最终达成目标!
请注意,关键点来了!
“双方目标认同”的前提条件是:管理者清晰准确地向员工传达了工作目标,并告诉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目标,从来都不应该只是简单的What,而应该是真实的有价值的Why!
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众人皆知,仔细看来,演讲稿中一个又一个的“梦想”,其实就是最能引发共鸣的大大的Why!所以,就算他并没有告诉听众:我们应该去做什么,却依然吸引了几十万听众,包括为数不少的白人,从此黑人新民权运动轰轰烈烈!
其实,工作场景也一样!
实际上,有多少管理者在下达指工作令,分派任务时,只说了What,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Why?
不说的原因有很多,没时间?没必要?没意识?或者说,管理者自己也不太清楚……🤪反而抱怨员工问东问西,让你做你就做,哪来那么多的为什么?
你只让他闷头全速往前跑,却不告诉他,那蜿蜒盘旋的路的尽头,到底有什么……
试问,有有几人能保持状态,头都不抬,一跑到底?
员工不知其所以然,唯有机械地操作,自然“无感”,“主观能动性”又从何谈起!
所以,还是那句话,一个巴掌拍不响!
我们今天聊的,是属于领导的那个“巴掌”。这个巴掌,如果能在噼里啪啦打向员工之前,先“化掌为指”,给员工一个清晰明确的方向,也许,你们就可以来一个漂亮的空中击掌,相视一笑,全力往前了……
也许,也许,也就没我啥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