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打造班级文化建设时做了一个班级宣传牌,宣传牌上有上班级名称、班级目标、班级精神,还贴上了班主任一幅半身照。
没过多久,听老师们说,有些班级的学生在班主任的相前作揖。老师们议论纷纷,有的说,这些学生,不可教,品质坏;有的说,要抓出一个,好好惩治一下,杀鸡儆猴;有的建议说,干脆把宣传牌撤了。
一日,上课铃响,拿着书本去上课,在走廊上,看见任教班上几个学生嘻嘻哈哈地,一个一个对着宣传牌作揖。看见我来了,一个个作鸟兽散,逃进了教室。
我郁闷着,该怎样教育这群不知好歹的学生呢?我思考着。
走进教室,瞥了一眼刚才那几个学生,一个个耷拉着头,有的还怯生生地拿着余光看我。还是温和点吧,我拿定主意。
在学生们“老师好”的问候后,我安排他们坐了下来,在黑板上写下了“老师好”,说,同学们,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下面开始是一片的惊讶,接着教室里静极了,有的同学开始把眼神投向了作揖的几个学生,那几个学生的头低得更深了,浑身的不自在。
“老师好”,这三个字,是对老师的问候,是对老师的祝福,更是对老师由衷地感谢,我说,我们还有那些方式可以替代这种问候呢?
学生似乎意识了我要讲的话题,更多的目光投向了作揖的几个学生。
大家都不做声。教室静极了。
其实,刚才几个同学的作揖也是一种表达方式,我扫过作揖的同学一眼,我打破了沉寂,今天,我就跟大家说一说作揖的文化礼仪。作揖礼仪文化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至今,作揖是世界公认中华礼仪的典范。可是同学们知道揖礼吗?我提出了问题。
下面的同学开始轻松起来,作揖的同学也有抬起头来的了。
我也故作轻松,谁来给我们演示一下揖礼,好吗?
问题抛出来了,下面开始蠢蠢欲动,有的抱起了拳进行演示。
看着那几位作揖的同学也有在表演,我开始叫同学上台演示,叫同学认真观看。
作揖的同学有的双手合叉;有的右手握拳,左手成掌;有的左手握拳,右手成掌……姿式不一。
我说,作揖是一种礼仪,它是约定俗成,绝对不能随意,刚才大家演示姿式不一,到底那一种是正确的呢?
“据考证,“揖礼”大约起源于周代以前,到了姜太公辅佐武王伐纣成功,揖礼便大行天下。据《周礼》记载,根据双方的地位和关系,作揖有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土揖是拱手前伸而稍向下;时揖是拱手向前平伸;天揖是拱手前伸而稍上举;特揖是一个一个地作揖;旅揖是按等级分别作揖;旁三揖是对众人一次作揖三下。作揖的正确姿势是右手握拳,左手成掌,这样的作揖手势是“吉拜”。反之,右手成掌,左手握拳则为“凶拜”,一般用于吊丧。”
学生静了下来,看来他们好奇于揖礼文化了。
我继续介绍,作揖实际上是对人的一种尊敬,以及表达自己心情的一种方式。譬如说会见新朋友,作揖表示谦逊,会见老朋友,作揖表示多谢关照……。
“更有趣的是,揖字还揭示了揖礼文化的其他内涵,说文解字一下,揖字,提手旁,一个口,一个耳,这说明,真正的揖礼,不仅要抱叠双手,还要加上谦恭的用语和谦诚的倾听。我们作揖,讲究的是一个诚字。现在作揖礼节用得少了,但是在庄重的场合还是运用到。”
学生们听得入神了,我突然话题一转,刚才有同学在走廊上做揖,现在我剔除其他因素,只问大家一句,班主任是否能够承受这作揖大礼?
学生从听故事中醒过来,一下子很不适应,我进行了启发,班主任老师与你们朝夕相处,你觉着班主任负责吗?班主任细心吗?班主任在关爱着你吗?……
这时,同学们的话题打开了,有的说班主任忒负责,查寝经常杀回马枪;有的说班主任教书很认真,很照顾基础差的;有的说班主任罗嗦胜过妈妈的唠叨;……
班主任的优点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地说了出来,原来学生眼中的严格竟融化成了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关爱。
见时机已熟,我说,你们说,班主任能不能承受作揖大礼?
下面几乎是异口同声,能!
是的,我们对班主任的崇敬,感谢,应该对班主任本人作揖。我说。
对照片作揖你们可是居心叵测,心怀鬼胎呀!我对学生的作揖事件轻描淡写。
恰逢班主任来巡查课堂,我把班主任请进课堂,对同学们说,来,给班主任请一个!
只见同学们右手握拳,左手成掌,有的说,班主任,您辛苦了;有的说,班主任,感谢您;有的说,请您原谅……声音参差不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