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周二,早上,先把周报链接、用稿通知转发给几位老师,再次认真拜读,并转发朋友圈。阅读何刚老师的生命叙事《流向高山的河》,吴尧达老师的点评,真是激情澎湃。尤其是一次次生命的抉择,真的太艰难了。其次是公开写作敞与蔽,如果不能写真实的自己,就失去了写的意义。何老师自己的阅读、共读,自己写作出版专注,带领读书会老师做成长阅读规划,成就自己并照亮他人。何老师的优秀,生命的热情总是能点燃大家。吴老师的点评,既是对何老师生命的高度肯定,又是一次读写感悟的高层次引领。
中午舅家的小弟来家里,带着两个可爱的公主。
菲初一,文静漂亮可爱,不多爱说话,个子长到一米七了。我没多提学习,因为之前听弟弟说到两点,一是孩子数学学得吃力,二是作业太多,每晚写到近12点。我就知道是个好孩子,学习很努力,告诉弟弟应和孩子一起应对应试,压力太大,长期休息不够肯定不行。让大女儿和妹妹聊聊,多鼓励孩子,可以传授点学习经验。
珊上中班,可爱极了。短短数小时,宝贝的倾听、理解、表达、交际、游戏、想象、适应能力,都让人连连称赞。当我到大门口迎接时,孩子看到小区广场的滑梯,就表示想去玩,让姐姐带着玩,我和弟弟先回家。
过了一会,姐妹俩回来了,小宝贝一进门就径直走向猫窝,拿起逗猫棒,在猫窝里找小猫,没找到。然后就开启了“小猫”话题的各种对话和游戏。先是询问小猫去哪里了?是因为没有猫粮吗?弟弟提议跳舞,宝贝拿着逗猫棒开始跳芭蕾。瑶给妹妹讲猫如何玩的。讲到逗猫棒下面的四根羽毛被抓的只剩一支时,我特别留意宝贝的反应。谁知宝贝顺着杆往下看,一点一点,目光移向了垂在下面的羽毛,并重复了瑶的话。我知道宝贝倾听、理解、表达能力都很强,更重要的一项能力也很突出,就是交际能力。
我看着宝贝喜欢小猫的样子,就提议玩小猫表演游戏。宝贝很聪明,就开始扮演小猫,瑶拿逗猫棒逗,宝贝扑、追、滚、跳、抓、撕,表演的活灵活现。担心孩子膝盖跪的疼,就铺上了瑜伽垫。孩子提议布置猫窝,搬来猫房子,放上猫盆、水盆,“猫抓板”,最让人惊喜的是还要有过年的气氛,自己拿了布偶龙摆上,满意极了。我趁机出去安排了一下饭,回来后看到四周围上了纸箱、其他布偶,显然是一个围起来的“家”,而宝贝就坐在里面,已经把自己当做一只小猫了。我说叫“小白”吧,孩子还强调玩游戏叫小白,不玩要叫王怡珊。又说自己裤子是黑的,叫“小白黑”吧。吃饭的时候我多问了几次“吃饱了吗”“还吃不吃肉肉呢”?结果人家反问:我不是都说了我吃饱了吗?回家时问:“别回家了吧?”,人家说明天再来,委婉拒绝了。临走时,我询问菲属相,菲说属兔,从宝贝坐在车里急着说自己属狗
送走了弟弟一家就7点了。夜幕下,我们一家去南城散步,赏灯、看烟花、玩秋千、拍照、聊天。我想到了从前每次出门我都会偷偷地拍一张父女三人行的背影,老公回忆去年春节在南城赏灯拍照的事。又聊起了70岁舅舅除夕夜发来的“截图”,和弟弟下午对此事的评论。不知为何,我从怀疑是“诈骗”,到今天弟弟肯定是“zp”,并讲述了邀请一一零、社区到家做工作都无果,到此时散步的豁然——人无法失去社会性,即便清楚是zp,但依然选择了以自己可以承受的经济损失,来满足自己“有价值”的安慰效应。
又联想到童年时期,和妈妈为了舅舅的事,在下雪的冬夜推着自行车步行一晚上的难忘记忆。想着以前听到的妈妈为妹妹弟弟两家的辛苦付出,以及作为老大,经常因没有照看好弟弟被姥姥责骂的事。可是,我们之间的问题在哪里……我们彼此付出的爱为何不能得到应有的珍惜和回报呢?难道是因为彼此不珍惜吗?或许爱是真的,但爱的方式不合理,造成彼此的伤害?即便如此,为何就不能跨过鸿沟,走向彼此呢?
8:27回到家,参加晚读会,打卡。书写今日的快乐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