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因上面这段话,“余光中”这个名字被我牢牢记在了心中。无法描述初见这段话时内心的震撼,因其写得实在太美。不过时隔几年,我才开始认真看余老师的书,一看便叹相见恨晚。终于有人也觉得语文课本上的《荷塘月色》写得很啰嗦了。
《翻译乃大道》这本书是余光中老师不同时期所写文章的合集,很多观点和内容前后都有重复。我根据自己的理解,提炼出四点内容:
翻译的意义
译者的地位一直很尴尬:稿酬没有作者高,名气也比作者更难获得,教授的提升也只看论文不看译作。好的翻译有时候比创作更难,但是如果书译好了,大家称赞的是原作者,如果书译得不好,大家便想起来骂译者了。这样一来,很多人对翻译便失了动力,觉得这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那翻译有什么意义呢?
翻译,往低了说,是一门让个人讨生活的技能;往平了说,是引进思想和技术的通道;往高了说,是影响世界的力量。
没有翻译就没有基督教。(同理,没有翻译也就没有佛教。)
“钦定本”的《圣经》对17世纪以来的英国文学,尤其是散文的写作,一直有不可磨灭的影响。从班杨以降,哪一位文豪不是捧着这本译本长大的呢?在整个中世纪的欧洲文学里,翻译起过巨大的作用。( 节选自P196,<翻译乃大道> )
就如此书封皮背面所写,“记载人类文明,沟通世界文化” 就是翻译的伟大意义。
翻译是有限的创作,创作是自我的翻译
很多人认为翻译只是门死板的技术而不是门创作的艺术。这种理解是有误的。直译并不代表准确,反而还会扭曲原文,让本流畅的原文变得晦涩难懂。原文语言和译文语言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要想精确还原原文作者所表达的意思,还原原文的文风和隐藏的各种梗,就需要选择最合适的译文句法和文字。既然译者有了选择空间,那也便有了创作行为。只不过,这种选择是囿于原文意思范围之内的,所以是有限的创作。
真有灵感的译文,像投胎重生的灵魂一般,令人觉得是一种“再创造”。直译,甚至硬译,死译,充其量只能成为剥制的标本:一根羽毛也不少,可惜是一只死鸟,徒有形貌,没有飞翔。( 节选自P39,<翻译和创作> )
同样,一个作者的创作也相当于翻译,只不过其翻译的不是其他作者的文字,而是自己具象而凌乱的经验或抽象而发散的思考。
创作也可能视为一种“不拘的翻译”或“自我的翻译”。在这种意义下,作者在创作时,可以说是将自己的经验“翻译”成文字。(读者欣赏那篇作品,过程恰恰相反,是将文字“翻译”回去,还原成经验。)(节选自P43,<翻译和创作>)
中文的特性
要选对句法和文字,就得精通中文。精通英文(原文语言),是为了能全面而准确的理解作者意思;精通中文(译文语言),是为了精确表达原文意思,并传递给读者。前者是输入端,是外文理解力,后者是输出端,是中文表达力。若有一端运作不良,那译作便不可能理想。
那中文有哪些特性?
比起注重时空顺序,因果逻辑的其他语言,中文没有动词时态变化,没有名词单复数变化,也常常省略主语、连词、冠词和介词,是一种极具弹性的文字。明白了中文的这些特性,我们才能有意识地远离啰嗦拗口的西式中文。
中国的古典诗有一种圆融浑成,无始无终,无涯无际,超乎时空的存在。由于不拘人称是省略主词,任何读者都恍然有置身其间,躬逢其事之感。由于不拘时态,更使事事都逼跟前,历久常新。像不拘晨昏无分光影的中国画一样,中国诗的意境是普遍而又永恒的。( 节选自P31,<中西文学之比较> )
比起来,还是中国文化看得开些 —— 阴阳不分,古今同在,众寡通融,真是了无绊碍。(节选自 P194,<横行的英文> )
坏翻译体盛行
《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中“的”字频率不高,而随便拿出一段现代文字数一数,基本每两行就有一个“的”字。
英文思维的直接影响加上无所不在的劣质翻译体的间接影响,现在很多人下笔就是拗口啰嗦的翻译体,用多余的字句表达含混的思想,逐渐远离了简洁灵活的传统中文文法。要警惕这现象,熟悉中西文各自的特性,而不要被外文带了去。
再以旗和风的关系为喻。译文是旗,原文是风,旗随风而舞,是应该的,但不能被风吹去。这就要靠旗杆的定位了。旗杆,正是译文所属语文的常态底线,如果逾越过甚,势必狂摧旗飏。( 节选自P234,<作者、学者、译者> )
根据<中文的常态与变态>一节,我总结了以下几个要注意的点:
1、主语
中文常以具体名词,尤其是人为主语,少用“抽象名词”做主语。
中文常用一件事情(短语)做主语,而很少用一个名词(名词短语)做主语。
例如:【中】选购书籍,只好委托你了。【西化】书籍的选购,只好委托你了。
2、动词
忌用“万能动词 + 抽象名词”取代动词。
例如:【作出】、【进行】
3、名词
忌用“伪术语”,学术化的抽象名词。
例如:【XX性】、【XX度】、【XX主义】
忌用重复词。
例如:【观众们】、【民众们】
注意“之一”的使用,多是画蛇添足。
4、连接词
注意连接词“与”、“和”的使用,多是累赘。
5、介词
注意介词“中间”、“有关”、“由于”的使用,多是累赘
6、副词
注意副词“地”的使用。
7、形容词
少用形容词后“的”。
8、句子结构
中文常用后饰,用后饰更顺,跟美。
9、主动
中文常用主动语气,少用被动。
不明白中文特性而依照其他语言语法乱加词的行为,就像是给一位美人涂上三四层腮红,让人不忍直视。所以,每次写作后,最好对照这几点修改,不敢自命“一字不易”,但应力求“一字不费”。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