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机缘巧合,当走到北门的时候,发现今天原来是北龙口大集,来学校已经两年了,从大一的时候就和舍友说好要去赶集,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实现。说起来真讽刺,两年竟然没有去赶过一次大集。不得不说,大集真的很热闹!花卉、水果、蔬菜、干果等等各类吃的用的玩的,各种物什应有尽有。这才是生活,比去逛商场有趣的多!
集上各类干货小小花卉市场
采访时间:2016.11.17
采访地点:北龙口村
我们今天的采访对象以前曾经采访过,所以今天想去再一次拜访,进一步了解情况。
普通的农家小院,虽小但是十分整洁,可以看出主人是一位勤劳且爱干净的人。一进门是客厅,虽然没有什么名贵的家电,但是整洁的一丝不苟,给人的感觉很舒服,很温馨。我们被招呼到里间就坐,那是一间我们所说的卧室,火炕占了大部分的面积,火炕的前面有一张桌子,上面放着电视机。同行的南方同学第一次看到北方的火炕,感到很兴奋。
曾经在某本书中(应该是费老的书)读到过,在农村,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电视机都是放在卧室的,不像城市里有专门的的客厅。在乡下,卧室其实就是一个小小的交流场所,大家都是邻里彼此相熟,你到我家串门,为了显示关系亲近,就直接坐在炕上,方便交流。所以电视一般都是放在卧室的,大家交流沟通的场所主要就是卧室。
今天家里只有阿姨一个人,据阿姨介绍,叔叔(胡孝云)出去干活了,因为没有了耕地,对于已经六十多岁的老两口来说意味着没有了经济收入,但生活压力却很大,叔叔只能外出干零活,补贴家用。他们是一户五口之家,儿子和儿媳也住在北龙口,他们的婚房是老两口花费半辈子积蓄为他们建的,家里已经有一个孙子,因为国家放开了二胎政策,所以这个家庭即将要迎来家里的第六位成员。
为什么阿姨一直对征地问题不满意,主要是因为所征的地是他们的口粮地,他们指着这半亩三分地吃饭,虽然地少,但是它却是不动的资产,不管社会如何变化,它依然在那,是他们生活的依靠,他们的根,他们留给子孙后代生活的资产。现在地没了,收入来源没了。据阿姨所说,“其实我们倒没什么,毕竟我们已经六十多岁了,这辈子就这么过去了。但我们还有下一代,他们可怎么办?”在与阿姨谈话时,阿姨关心的一直是下一代问题,也就是她的儿子和孙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普遍问题。阿姨他们五六十多岁的这一代人,受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他们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儿子)。他们的孩子现在大多三四十岁,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而且现在国家鼓励生育,放开二胎政策,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也是阿姨关心的问题。
所以阿姨说,“我们现在要求的不多,不要求政府给我们补贴多少,哪怕每月给我们一桶油,一袋米,稍微减轻一下我们的负担,我们就会很高兴。”
经过两次的采访,我发现主要的矛盾冲突点就是在土地问题上,阿姨说他们对学校没有任何不满,主要就在于对政府征地的做法不满意。
“学校来了之后,确实对于一部分人是有好处的,但那是人家个人的。主要是对村里西面那些靠着学校近的人家有好处,那里有出租呀、吃饭呀。但是对于我们是一点好处没有呀,带给我们的只有污染,到了下午,全是黑烟。我儿媳妇怀孕了,没办法,只能回娘家待产。”
后言:我也不知道阿姨给我们反映的问题我们能不能解决,因为我的心里也没有底,作为一名学生,我有的只是一杆笔和一颗热心,每当阿姨和叔叔表现出来的对我们不报任何希望,总会感觉自己很无能,力量是如此的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