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知道学校为什么要教知识而非能力吗?


1.引子

我最喜欢的台湾女作家有二位,一位是席幕蓉,另一位就是三毛。

记得第一次看三毛的作品是《沙漠观浴记》,讲述的是三毛观看撒哈拉威人洗澡的故事。

对于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人,洗澡是件特别奢侈的事情。他们三四年才能洗一次。连三毛这种见多识广的女子,听说这里可以洗澡都觉得很惊讶。

这样新奇的事情,三毛当然不可能错过。于是三毛花了四十块钱,到名叫“泉”的浴室去看一下这里的人是怎么洗澡的。浴室的房间很小,没有窗户,墙上积了一层厚厚如鼻涕一样滑滑的东西,撒哈拉威女人洗澡的方式很特别,她们用一块石头刮身上的污垢,刮的全身上下都是黑浆,实在令人触目惊心。三毛听说还可以洗身体里面,她居然跟荷西开车去偷看,看的时候,三毛觉得太滑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这一笑,被洗澡的人发现了,于是两个人被追得鞋子都跑掉了。

通过读《撒哈拉的故事》,我们就会知道,这世界上有太多不可思议的事,是只有三毛和荷西才会去做。比如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来到撒哈拉沙漠居住;比如冒着生命危险去捡小乌龟的化石;再比如因为偷看别人洗澡被追得鞋子都跑掉了。

透过好奇心的滤镜看到的世界,和别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所以,在三毛的世界里,永远都是充满热情,到处都是新鲜事物。读了《撒哈拉的故事》,我们才知道,拥有好奇心的人生,终将不会浅薄。


2.关于好奇

关于什么是好奇,英国的专栏作家伊恩在《好奇心:保持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热情》一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在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之后,我们就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我们和灵长目动物有三个相同的基本驱动力:食物、性和庇护所。然而,人类却拥有第四个驱动力。“单纯的好奇心是人类所独有的。动物在灌木丛里嗅来嗅去,是源于那三个基本的驱动力。据我们所知,迄今为止,只有人类会抬头看星星,然后思考它们是什么。”

最早的西方神话对好奇心持有警示的态度,如亚当夏娃与智慧果,伊卡洛斯与太阳,潘多拉的盒子。在大部分的西方历史中,好奇心都被视为人类心灵及整个社会的腐蚀物,甚至堪比毒药,如著名基督教神学者圣奥古斯丁宣称上帝为有着好奇心的人打造了地狱”,人文主义哲学家伊拉兹马斯说:好奇只是贪婪的另一种表达而已。

人们之所以会对好奇心有这样的印象是因为它难以被约束。概括地说,好奇心是离经叛道的,在某种程度上,遵循好奇心会使人陷入与权威的冲突中,从伽利略到达尔文、再到乔布斯都证明了这一点。


3.好奇心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一个把秩序放在至高位置的社会,会努力压制人们的好奇心。相反,一个崇尚进步、革新和创造的社会,不仅会鼓励和培养人们的好奇心,还会把探索尤其是质疑教精神视为社会最有价值的资产。

在中世纪的欧洲,探索精神——尤其在质疑教会或国家的诏令——是会受到谴责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期间,人们开始怀疑这种存在已久的人们普遍认同的想法。

到了启蒙运动时期,欧洲社会开始意识到他们的未来将依赖于那些有好奇心的人,并开始鼓励大家去探寻问题而非无视或压制问题的来源。随之而来的结果便是推动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创新和科学的发展。

那些迈出了解禁好奇心这一伟大步伐的国家都纷纷呈现出一片繁荣发展的景象。在当下,我们无法确认我们仍处于黄金发展期抑或是已经走到了尽头,但是至少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发展暂缓了。

除了互联网,那些可以使西方社会在全球发展中遥遥领先的革新已经寥寥无几,既便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亚洲和南美洲也尚未出现类似的自主创新。

美国弗吉尼亚州乔治梅森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泰勒·科文( Tyler Cowen)把当前的这一阶段称为大停滞时期( The GreatStagnation科文认为,发达国家正艰难地处理着由于自身之前的成功所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如今要想提高全民的教育水平显得更加困难。新的挑战是如何使更多的人渴望去学习、探寻和创造,而非只是简单地将更多的人送进学校。

与此同时,像中国和新加坡等亚洲社会的领导者们也在思考如何将探索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逐渐贯彻到教育体系中,因为他们意识到过于服从权威的人极少能创造出超越前人的成就。这个世界需要更多有好奇心的学习者。

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埃德蒙·费尔普斯( Edmund Phelps)认为,推动工业革命的那些最基本的草根精神正在被国家机器及企业官僚主义所遏制。

在一个关于费尔普斯研究成果的圆桌会议上,美国纽约银行梅隆公司(BNYMellon)的一位高级执行官告诉费尔普斯:“作为一家大型全球金融机构,我们每天都要艰难应对的正是你刚刚提到的很多情况……管理层和企业协会想要我们更加遵纪守法,而我们则希望创造出一种更具协作性、创造力和竞争力的企业文化。我们需要我们的员工有积极性、有探索精神、有想象力,并且有各种想法和好奇心,从而能够推陈出新。

”真正具有好奇心的人在未来会越来越受青睐。雇主希望雇用那些能够自发学习、强烈想要学习的人,以及能够解决难题和提出尖锐问题的人,而非仅仅只是完全照章办事或者完成任务的人。这些人有时候并不好管理,因为他们的兴趣和激情可能会让他们不按常理出牌,而且他们也不会被轻易灌输应该怎么去理解一个问题。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雇用他们利大于弊。


4.好奇心的产生与三阶段

对于好奇心是如何产生的,英国伯贝克学院(世界闻名的研究婴儿早期认知发展的中心之一)的实验室Babylab,每周都在父母和看护者的陪同下,以玩游戏的方式对几十个小研究对象开展观察研究,通过在头上套上电极网,观察和了解这些刚刚被“创造”出来的人类的大脑,在接触到各种游戏时是如何运转的。观察结果表明:

婴儿好奇心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边的物理环境,尤其受到他们的成年看护者的影响。也就是说,婴儿的好奇心是有依赖性的。小孩子有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每个婴儿都会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探寻这个世界,而不是简单地从环境中吸收信息,遵循一些基因中的指令。一个婴儿越积极地探索他生活的环境,就越有可能在之后的青少年时期获得学业上的成功。

位于美国马里兰州的国家儿童健康和人类发展研究所的研究者,对374个5个月大的婴儿进行了行为活动测评,包括爬行、试探和摆弄,然后跟踪他们在之后14年里的成长。他们发现,那些学业最好的14岁青少年正是当初那些最忙于探索世界的婴儿。

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学家约翰杜威在1910年提出了好奇心三阶段:

第一阶段是儿童时期想要探索和考察周围事物的欲望——与其说这是脑力活动, 不如说是一种本能;第二阶段,儿童的好奇心开始变得更加社会化,当他发现其他人是有用的信息来源后,就开始提出无穷无尽的“为什么”的问题,而具体的答案本身并不如这种收集和消化信息的习惯更加重要;在第三个阶段,好奇心被转换成“在观察事物和收集信息过程中所激起的对问题的兴趣”,在这一最终的阶段,好奇心变成了一股能强化个人与世界联系的力量,为个人经历添加了趣味性、复杂性和愉悦性。

杜威认为,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达到第三个阶段,他认为:

好奇心是一种脆弱的品质,需要不断地付出努力才能维持下去,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的智力性好奇无论用什么都无法满足,但是对大部分人来说,好奇心很容易就衰退了,有些人在冷漠与不经意间将其丢失,有些人则是在草率与敷衍中丧失了好奇心,还有很多人虽然没有这些问题,但却陷入了一种强烈的教条主义,这对于未知精神是同样致命的打击。


5.米特拉的实验

1999年,在印度新德里的贫民窟,来了几个城里人,他们在村民的同意下,在村子的中间空地上盖了一间小房子,房子有一个窗台,窗台上安装了一台能够上网的电脑。这个村子里的孩子们还不知道电脑是个什么东西,更不知道网络能派什么用场。但他们从大人那里知道,这玩意是给他们玩的。

 城里来的人,盖好了小房子,安装好了能上网的电脑就回去了。孩子们看到城里人走了,纷纷前来观看,想知道刚刚出现在他们这个偏僻小村里的神秘装置能做些什么。最先前来的两个小男孩伸着头,脸紧贴在发出亮光和有简单图案的荧光屏上。一个孩子问:“这是什么东西?是新式的电视机吗?”

 “按按那些个键看看。”另一个孩子指着屏幕下方套着塑料保护套的键盘说道。话音未落,前面的那个孩子已经开始伸手按键盘,所有的键几乎被这个孩子全部按下,但荧光屏上一点动静也没有。

 两个小男孩正在纳闷的时候,小房子前涌来了十多个六到十四岁不等的孩子。这群孩子围在荧光屏前,大家七嘴八舌,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操作设想,但大多没有任何作用。十几分钟过后,站在荧光屏前的小男孩发现,碰到某些键的时候,屏幕上会有个箭头在跳动,若是按下中间的大按键,就会出现新的画面。又过了一会儿,当箭头落在一个图标上的时候,那个小男孩点了按键,居然连上了互联网。这些孩子是第一次接触电脑和网络。几个小时后,这些孩子就在电脑上玩起了简单的游戏,也看了迪斯尼的网站。简直是不可思议。

 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同样的情景在印度各地上演了六百多次。这就是著名的“墙洞”实验。发起人是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苏格塔•米特拉教授。

米特拉的研究在他的TED演讲中变得广为人知,在演讲的最后,他提出互联网的出现急需一种关于人类认知能力的革新性概念。“互联网的无限存储能力意味着我们将不再需要把所有事实和信息都装在自己的脑子里。学习不再是记忆各种知识,而是自由地去探索知识。”

米特拉的思想源自雅克卢棱的《爱弥尔:论教育》一书,书中用一个叫爱弥尔的男孩来说明儿童可以不需要成人的干预就可以学到他所需要的一切知识。天生的好奇心就是儿童最好的老师。

19世纪后期与20世纪,许多思想家和教育家们创立了进步教育学校,其核心原则是老师不得介入儿童与生俱来的对探索和发现的热爱。传统的教学科目如历史、语文和数学被降低了比重。教育的重点转为“在工作中学习”,也就是动手实践而非口头传授。指令性教育被禁止或受到限制,转而鼓励儿童玩耍和自我表达。

玛丽亚蒙台梭利学校是这种进步主义哲学最负盛名的例子。20世纪70年代,一位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保罗费列罗曾批评那些填鸭式的教育,即向学生灌输与他们的存在经验无关的知识。他说,教育不是把学生当作储蓄知识的银行,而是帮助他们建立起自立能力。

蒙台棱利与其同时代的人坚定地崇尚教育与学习这一过程本身,而学习能力的倡议者们则更关注于学校如何让沉重适应将来工作所面对的社会环境。两者都认为,学校不应该花这么多的时间来教授关于具体对象的具体知识,而应该专注于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如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好奇心。这些能力能够训练学生们应对未来所发生的任何困难。


6.对学习的三大常见误解

近几年来,学习能力目标被广泛与创业创新精神联系起来,任何一个手拿IPad孩子都可以凭自己的意愿探索全世界的知识,而不需要老师的干预。正如有人说的“孩子们不需要人们帮助他们学习,他们生来就有对知识的的贪婪的渴望,而一旦我们开始填鸭式教学,这种渴望就开始消散。”这种认知的直接结果就是,既然互联网让我们不再需要记忆事实,学校就完全可以关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这听上去像是一个现代的想法,但与爱弥尔的思想如出一辙,工业 化扮演着如敌人一样的角色(传统学校总是被冠以工厂之名),传统的教育方法也备受怀疑,人们夸赞儿童无拘无束的好奇心来强调个人体验的重要性。虽然他们的思想因为与现代科学对学习行为的认识相矛盾而被一次一次证明是错误的,常见的三个误解是:

误解1:儿童不需要老师的指导。

儿童依赖父母的时间比其他哺乳动物要长得多。这间接证明了人类天生就应该从成人那里学习,而不是独自探索。

无论在哪一种文化背景下,成年人都会教育他们的子女,尽管指导的方法和范围不尽相同。正如一位父亲说的话“当我砍灌木时,就会给孩子一把砍刀,让他也学会砍灌木,如果工作变得太难,我会教他如何简化。”这种对下一代细致的教育方式融入了我们的遗传基因,与当代人对人类本性的曲解不同。反而是上梭让爱弥尔在一个彻底隔离的环境中学习,才背离了人类的本性。‘

误解2:事实抹杀创造力。

创新始于跨界。苏格兰启蒙运动哲学家大卫休谟指出,“黄金”与“山”这两个概念本身平淡无奇,但是“黄金山”听上去就很有意思。有进步教育家批判旧知识是新知识的敌人。但是从基础的层面来看,我们所有的新想法都来自旧的想法:为了想你出一匹插着翅膀的马的图像,你必须首先熟悉翅膀和马的概念。知道的知识越多,这种跨界就越多,参照物和类比也就越多。事实是关于世界的一种想法,可以找到很多方式对其加以应用。

误解3:学校应当传授学习能力而不是知识。

在过去的五十年里,关于大脑工作机制的科学研究证实了一个结论,人类记忆的工作方式与计算薛丁山传奇内存的存储-读取的工作方式完全不同。记忆实际上是思考的核心,尤其是长期记忆,它是我们大部分理解力、洞察力和创造力的来源。

我们大脑将信息分别存储在两个地方:工作记忆(也称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工作记忆让我们能够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神志清醒,它好比是大脑的便签或脑中的一个临时空间,可以在这里进行思考,心理学研究成果是人类大脑在同一时间最多能处理七个数字,如果不进行复读,大部分信息在30秒内被彻底遗忘。

如果将工作记忆比作一间一居室的小公寓,那么长期记忆就是大脑的巨型地下仓库。它是一个用来存放所有我们碰到的事物的空间,其中有些信息需要一些努力才能调出,但是还有很多可以轻易地、随时被直接调出。

长期记忆是认知世界背后的隐藏力量。没有了长期记忆,任何人都不能够穿过繁忙的马路、煎鸡蛋或写邮件。脑力操作越复杂,长期记忆所扮演的角色就越重要,能够让人们在瞬间识别出新情况的特征并作出响应,而不需要从最初的原理开始推理。

知识使人变得更聪明。精通某个领域的人,如同炼就了一副火眼金睛,他们能够精准地指出问题的内因,而不会在问题的表象上绞尽脑汁。

这就是为什么好奇心如同其他思考能力一样,无法通过抽象的方法来培养和教育。它不仅不会被事实性知识所扼杀,而且根本就依存于事实性知识。肯·罗宾逊爵士的观点与此正好相反。他认为一旦孩子们开始接受教育,他们的好奇心就开始消退。而事实上,儿童的好奇心只会在没有从老师和家长那里得到传授的知识的情况下才会消退。即使他们找到一些最初感兴趣的事情,但若不具备基本的背景知识,他们将会很快放弃学习,而认为“我学不会”。知识给了好奇心续航能力。

为什么互联网没有把我们从背诵19世纪首相的名字、化学元素周期表或者记忆单词拼写的繁重任务中解放出来呢?这个问题基于同一个对大脑工作原理的误解。当我们在网上搜索信息时,我们使用的是工作记忆这个迟钝而有限的工具。我们知道得越少,花在处理、理解和记忆阅读材料上的脑力就越多,而从中提取的信息就越少。长期记忆越空白,我们就越难思考。每个认为自己不再需要学习知识而只需要谷歌的人都是在让自己变得更笨。如果成人不鼓励孩子不断向自己的长期记忆中添加信息,这将伤害他们的潜力,并让他们的学习欲望受到打击。当我们将他们丢给互联网时,我们就是在任凭他们的认识性好奇自生自灭。

进步思想家将知识与好奇对立起来,不仅错误而且有害,还有可能伤害到那些他们声称最想帮助的人群,也就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孩子们。

7.结束语

好奇心是人类的第四驱动力,正确地利用好奇心,不把知识的学习与好奇对立起来,让更多的人因为好奇而让人生变得更加有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076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658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732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9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9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98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601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48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97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114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78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53评论 5 33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85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42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80评论 2 367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39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