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投资科创板为什么要注意招股说明书?
新股发行从2014年年初开始,证监会通过窗口指导的方式限制最高发行价,最高市盈率不得超过23倍,所以我们发现近几年的新股基本就是22.98倍。因此也出现了打新股无需分析,打中了肯定挣钱的局面。尽管部分新股公司有各种问题,但一旦被证监会审核通过,一定是有投资价值的,一定可以买的。
然而科创板就不一样了,改革A股顽疾阻力太大,必须要重新搞一个板块,新版块用新机制,等到成功再全面推行,所以科创板一定是完全市场化的产物。所谓市场化,反映在新股发行定价的市场化,没有了发行价的最高限制,打新股不再稳赚不赔,我们可以通过港股美股来看,特别是港股2018年,有一篇很火的文章“PE:我们接受失败”讲的就是2018年新经济公司在港上市,大部分都破发了。打科创板的新股需要仔细研究,看懂公司再下手,即便是明星企业,只要发行价定高了,仍然存在风险,比如中国石油是好企业,但48元的发行价套住了很多股民。
上交所科创板披露的也只有招股说明书,证监会和交易所审核新股的时候主要和全部精力也是放在审核招股说明书披露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2、招股说明书是怎么写出来的?
不仅是境外律师,企业和中介机构的法律责任都很大,因为境外有专门的做空机构,一旦发现有虚假和遗漏,然后集体诉讼和做空股价,发行人要赔偿全部损失,因此招股说明书要严谨的律师来写。
A股就不一样了,不管创业板、中小板,由券商来写,犯错成本很低,到现在为止3000多家上市企业没有一家是因为招股说明书披露缺陷而赔偿的,唯一赔偿过的两例是万福生科和欣泰电气都是因为财务造假赔偿的,A股80、90%要是按照国外做空机构来看都有问题。A股的赔偿机制很差,不需要律师那么严谨地写,不像券商写作比较行云流水,
国内券商都是按照投资人的喜好撰写招股说明书,申报以后再补底稿,目前仍然如此。鉴于券商的能力和经验有限,会将业务与技术部分包给不靠谱、水平很低的第三方市场调研机构去写,这是普遍的做法。财务部分交给会计去写,或者由券商代写。因此,A股的招股说明书水分很大,包括最近披露的40多家科创板企业,招股说明书的质量相比其他版块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质量普遍很差,水分很大,夸大性、避重就轻非常普遍。打科创板新股必须要学会去伪存真。
3、招股说明书的章节和架构?
一份招股说明书在申报的时候有300、400页,按照监管机构的要求修改、完善、补充会达到500、600页左右,科创板招股说明书跟以前版块的差异不大,共有13个章节。
第一节释义解释名词;
第二节概览把企业的基本情况做最简明扼要的介绍,很重要!
第三节本次发行概况,主要讲准备发多少钱、多少比例,找哪些中介机构保荐等等;
第四节风险因素会列示公司存在的风险,在国外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第五节发行人基本情况主要讲上市企业估值股权演变情况,重大资产重组情况,重要子公司情况,重要股东情况,公司董事、监事、高管和技术人员情况;
第六节业务与技术部分是很重要的一块,主要讲公司产品和主营业务,公司所处行业介绍,公司竞争对手和竞争格局,公司的销售情况和主要客户,公司的采购情况和主要供应商,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情况,核心技术与研发情况;
第七节公司治理与独立性讲的是公司治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过去三年违法违规情况,资金占用情况,独立性,同业竞争,关联交易等;
第八节财务会计信息与管理层分析列示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会计政策,重要会计报表项目变动的原因分析;
第九节募集资金运用与未来发展规划主要讲公司资金布局,投向的项目,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第十节投资者保护是套话,股利分配政策,投票机制,重要承诺;
第十一节其他重要事项列示公司的重大合同,对外担保,重大诉讼和仲裁,董事监事高管和核心技术人员是否受罚;
第十二节申明;
第十三节附件,前面内容太多可以放在这里。
4、怎么快速阅读招股说明书?
没必要通篇阅读,太长,且水分很大,如果不能辨别真假,读完反而被误导,所以读招股说明书要看关键。
完全不需要看的章节——第七节公司治理与独立性,这章讲公司治理情况、内部控制、遵纪守法、资金占用、关联交易、同业竞争。如果有大的问题是原则性问题,公司无法上市,证监会对风险披露要求这块要在风险因素中披露,如果真有问题,在第四节风险因素中也能查看。第七节虽然内容很多,但都是套话,公司治理、董事监事、独立董事没用。
第九节募集资金运用与未来发展规划也没必要看,因为募集资金是编出来的,先根据公司自己的利润情况和发行价格倒算出公司可以募集的金额,然后找一个第三方机构来倒排这个数据,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这么做的,并非真正的资金需求,根据计划能融多少钱,找第三方机构来倒排这样的数据。这块问题很多。
第十节投资者保护根本不需要看,都是套话,上市公司都是按照证监会的模板写的,均一样,没必要看。股利分配政策有证监会的每年最低30%的现金股利分红的限制,一般都按照这个来,即使有差异也很小,因为上市公司明白A股股价跟利润分配无关。
可看可不看的章节——第五节发行人基本情况,主要讲的是公司股权的演变情况,谁成立,谁增资,谁减资,谁转让,主要股东介绍,主要子公司介绍,董监高及核心人员介绍,员工及社保缴纳情况。这些基本不影响投资价值,只要这些公司没有大的问题,一旦有的话也无法上市,比如股权纠纷像前两大股东闹矛盾,肯定上不了市。如果非要看就关注一下里面有没有特别知名的投资机构和创投,科创板市场化后有没有基石股东,有的话企业容易得到市场关注,特别是大型央企的基金投资的企业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一家公司做得好却没有投资机构青睐不符合逻辑,现在投资机构掘地三尺到处找项目,眼光甚至到达城镇,基本上不太可能存在没有被创投发现的好企业。还可以再关注一下董事、总经理、核心技术人才的简历,他们决定未来发展方向,有没有文化,过去工作履历,诚信素质,独立董事和监事的任何信息都不需要看,再牛也不管事,监事是老板找三个特别听话的人来当。
第八节财务会计信息与管理层分析,能看懂报表的看一下合并的三表,会计政策都是套话,专业人士也不看,其中两个地方需要关注,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和折旧年限,跟同行业比较一下,直接决定利润大小。会计报表科目不建议看,判断企业财务造假非常困难,在企业现场保荐一年都难以发现,部门项目的异常变动就认为是造假是不可取的。
第十一节其他重要事项,一个是重大合同,第二个是公司、实际控制人、董监高是否存在违法乱纪行为,这个没必要看,如果有一定会在风险因素中列示。
1) 怎么快速看清公司究竟是做什么的?
招股说明书从概览到主营业务到基本情况,会有大量内容讲公司是做什么的。40家科创板招股说明书根本看不懂,都在编故事,靠热点如机器人、新能源、大数据等,从第一页看公司做什么,行业是什么的方法会发现披露得太抽象,还是虚构的。
建议直奔主题——企业前五名客户,在第六节业务与技术的70%进度会列示前五名客户情况,军工企业除外,获得了国防科工委的豁免可以不披露,军工企业没有好关注的,投资军工企业的逻辑不一样。
真实行业。举例:科创板001号晶晨半导体,电子行业。经销or直销:路必康和文晔是经销商,小米和中兴是直销客户,中国电子器材也是经销商,因此晶晨的销售渠道以经销为主,经销不如直销,跟客户直接联系,客户粘性更高,利润率更高,少了中间商差价。经销商普遍实力较弱,直销商一般是制造业实体实力较强。内销or外销:路必康是境外公司,说明晶晨主要是外销。客户是国企or民企:国企坏账风险较小,小规模民营企业坏账风险大,但也不代表国有一定是好事,有些国有企业不规范,大部分收入依赖国有企业可能是跟高管私人关系好,因高管离职而造成业务大量萎缩风险就很大。前五名客户的集中度:晶晨还好,不是那么高,如果集中度很高如第一名占比超过50%要特别小心,如果客户分布集中率特别低如第一名占比低于1%,迅速判断为快消品行业如永和超市,客户很分散。关联交易:如果很大,也会出现在前五名客户里面。
指监管机构向金融机构解释说明相关政策意图,提出指导性意见,或者根据监管信息向金融机构提示风险。窗口指导是监管机构利用其在金融体系中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引导金融机构主动采取措施防范风险,进而实现监管目标的监管行为,可以是指导性政策也可以是指令性政策。
2008年,成长于移动时代的新经济公司迎来了第一波上市潮,但这却是一场流血远征:33家新经济公司(包括赴美和赴港)上市后,91%经历了破发。虽说一级市场估值畸高已是过去三四年间的长期话题,但如此大范围地将一二级市场的估值对抗显露无遗,尚属头一回。
万福生科于2003年成立,三年后改名为万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于2009年公司整体通过变更成为万福生科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9月份在创业板成功上市。调查发现,在2012年半年间内,万福生科公司分别虚增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营业利润18 800万元、14 600万元和4
000万元,同时隐瞒了一个重大项目的停产,因情节严重被深交所第一次公开谴责,并且相关人员也受到了警告。万福生科从2008年至2011财务数据均存在虚假记载,且金额巨大,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在四年时间内分别被累计虚增74 000万元、18 000万元和16000万元左右,修正后万福生科的业绩根本不能满足上市的基本条件。
2015年7月14日,欣泰电气公告《股票存在暂停上市风险的提示性公告》,称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被证监会进行立案调查。接到立案调查之后,公司随即展开了财务自查,并于2015年11月27日发布了《关于对以前年度重大会计差错更正与追溯调整的公告》:公司在2011-2014 年,连续4年,虚构收回应收账款并于下一会计期初转出资金、转回应收账款,导致公司少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财务报表项目列示不正确,不符合准则规定。这所谓的财务报表项目列示不正确,说得也太委婉了,其实就是妥妥的财务造假啊,而且是IPO造假和年报造假!
基石投资者(cornerstone investors),主要是一些一流的机构投资者、大型企业集团、以及知名富豪或其所属企业。基石投资者的引进实际是对公司基本面和发展前景的肯定,这给市场带来了很大的信心。相应地,基石投资者需要承诺购买,且上市后锁定3到6个月。同时,基石投资者不能重复进行申购,特别关键的是基石投资者要在公司的招股书中披露,需要公开一些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