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顾四周,我发现一个女人通常会在这个年龄上忽然变美:那就是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之后。这是继十几岁青春萌动与二十几岁开始择偶之后的第三次变美。
而男人们也同样有微妙变化,那就是更加忘我地投入工作了。
孩子三岁,第一次与妈妈走向小别离。妈妈开始有了时间收拾自己,开始有时间回归自我。爸爸则是在养家的责任中更加成熟,同时也深刻觉悟:唯有好好工作才能承受这份来自妻儿老小的幸福。
从初为人父人母的喜悦中一路走来,在生命与生命的碰撞之下,发现了另一个自己——那个微调后更有使命感的自己。
就我自己而言,曾经一度以为,那几年沉浸式育儿满足了我当妈的所有体验,似乎也不必非得再来个二胎凑成圆满。我自以为接下来我就可以做“本自具足”的自己了。可后来,小丫头的到来还是打破这一切。继续沉浸式育儿……直到丫头又进了幼儿园。
我赫然发现,余华说的话极是:
“所谓中年危机,真正让人焦虑的不是孤单,不是贫穷,不是衰老,而是人到中年你才发现,你从来没有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活过。”
按照心理学家所说:每个人都有两次生命。第一次活给别人看,第二次才是为自己而活。
不论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活过,还是这第二次的生命,往往也必须从一个人觉醒以后开始的。
从沉浸式育儿到沉浸式做自己,我发现一个人开始觉醒的四大表现如下:
1、向内求索
幸福需要外界的支撑,更在向内的求索。
六祖慧能说:“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只有读懂了这句,才能明白六祖这一生所有的遭际,他面对所有的称、讥、苦、乐、利、衰、毁、誉,都能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心境去看待。
年少时,你会为别人的一句赞美,高兴三天,为别人的一句评价,失落一个星期;
有了孩子,你满心满眼,只有孩子,孩子开心,你高兴;孩子懂事,你欢喜,就像那歌词写的:“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你沉浸在育儿的点滴幸福中……
直到有一天,你发现孩子渐渐长大,而你开始寻找迷失的自己。
孟子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遇事从自己找原因,有欲望向内求索,这是一个人开始觉悟的第一大表现。
2、允许一切发生
当我们发现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事永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事与愿违才是人生常态,而唯一能改变的是只有我们对待事情的态度时,觉醒的种子再次生根发芽。
儿子刚上小学那会儿,他一犯错我就很紧张,戏称他把我这辈子没在老师那里得到的惩罚都给补齐了。很长时间内,我是一个有点暴躁的家长。直到我一次次渐悟:我为什么一定要一个完美的小孩?没有犯错,怎么暴露问题,没有问题,又如何成长?
心放大点,允许一切发生,果然一切都好起来了,我逐渐成为一个情绪稳定的家长。
3、戒掉情绪
情绪价值总是在十几二十岁时最为被人需要,有时候它甚至占据理性上风,为人生选择做主。
你会不顾其他只为一件衣服的花色买单,直到发现它根本没法穿;你会陷入原生家庭的伤害中,持续内耗,止步不前;你会为渣男带来的聊天价值所沦陷,甚至草率交出结婚权……
我的女儿是个十足的情绪化孩子,她一旦发起脾气来能把脸哭到发紫,无法站立,闭着眼睛就地撞倒,根本不管周围有什么,进而开始呕吐……就像一头狂躁的小狮子,不带一丝理性。而她哭闹的理由,实在让人忍俊不禁。
人在情绪主导的时候,完全就是一只没有得到驯化的小动物。然而,只有在觉醒发生的时候才发现——
真正厉害的人,早把情绪戒掉了。
年过半百的罗振宇曾说:“我现在的人生没有情绪,只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我想,这才是情绪稳定的中年人应该有的状态。
如今,我对待小女儿的态度就是:不理,冷静,等你的情绪发泄完,回归为人的时候,我再去跟你讲话。
成长总是要独自承受一些事,那不是别人能管的范围。
觉醒,从戒掉情绪开始。
4、享受内在丰盈
曾经有人问宁静,如果有机会,你愿不愿意重返20岁?
宁静立刻反问:为什么要重返20岁?不不不,我现在每一根皱纹,都是好不容易长出来的,我很享受现在的自己,才不要回到过去。
是的,只有当真正对内心修持过,感受过觉醒的人,才能安然享受内在的丰盈。
年少不知疲倦地奔赴山海,一心想卷赢物质,越到中年,越发现自己需要的很少,很少的食物,很少的衣服,很少的朋友,很少的几个人组成的自己的世界,却狠狠在丰盈的内心上下功夫。看很多的书,注重健身,拥有很多的体验,爱和自由。
若有一刻你觉内心丰盈,那是你在这世上开悟的时刻。如同花开,高岸幽谷皆为美。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你一生的高光时刻是哪一刻?
我一定坦然回答:是我觉醒的那一刻。
共勉。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