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时,那个老师的课我刚开始并没有认真听,也许我错过了很多精彩的瞬间。当放下所有偏见与排斥情绪认真聆听,你会发现有那么多看似平常的话语,其实韵味无穷,隽永深刻。我忽然想起大学时的常老师,如果有可能我多想回去再听听他上的课。
为了有连续休息的时间,我把周一从早到晚安排满了课程,常老师的课就在周一晚上。一整天穿梭在各个教室之间,我已经完全没有听课的兴致了,(其实也许从来不怎么有听课的兴致)而且常老师上的是写作课,写作?这还有什么能上的?所以前半学期我一直没有好好听过他的课。我总是踩点偷偷溜进教室最后的角落里胡思乱想熬时间。很偶然的一次认真听讲,我却深深地被吸引住了。过去我很少看书,尤其是名著,能不看绝对不买,必须看的,也尽可能找翻拍的电影,可常老师课上说过的书总让人觉得特别有味道,不看简直罪无可恕。每堂课他至少会说一本书,而且总能解读很深,让你觉得每一本书都是一座冰山,你所看见的只是露出来的一小部分。他看过很多书,有些书我甚至连资源都找不到,可见他的阅读量。所谓厚积薄发,所以他才能上出如此生动的课吧?
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我总是没机会选他的课,真遗憾当初荒废的半个学期。
我始终觉得一个人的一生是不存在所谓的弯路的,你所做的每一个选择无论是否接近将来的方向,总会在不经意间对你的人生产生美妙的影响。
很偶然的一次机会,常老师开了个讲座,我跑去听,是有关电影的。他讲得很生动也很专业,每一个知识点都截取了许多电影镜头作为实例讲解,很难想象电影仅是他的业余爱好。听说他手头的电影资源比专攻电影方向的老师还要丰富。后来无意间听说,常老师本科在北京邮电大学,读的是计算机专业,后来跨专业考了复旦大学中文系,获得了文学博士学位,他兼有理科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有文学生的细腻敏感、哲思睿智,他还是个富有童心的人,他翻译、创作了许多儿童文学作品,在戏剧表演方面也是专家……
我想起高中时美术老师曾说过,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过成“丁”字形,有一个深入钻研的领域还要有一堆正在践行的兴趣爱好,常老师的人生可比这复杂多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啊?才能把那么多的兴趣爱好都变成自己的事业却依然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