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计划性与受访者的收入呈现出正相关,收入越高的人,对读书的计划性就越强。但大多数的人都停留在无计划的低效的阅读当中,最终因为低效的阅读而放弃阅读……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越来越认识到信息的阅读的重要性。在近期亚马逊中国发布“2017全民阅读报告”中显示阅读的计划性与收入正相关,收入越高,计划的安排阅读时间的行为就越普遍。但我们大多数的人阅读都是在一种无计划的低效阅读中循环,并未体验到阅读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最终放弃了阅读。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高效的阅读呢?来自日本的读书专家原尻淳一的《高效能阅读》能够解决你在阅读方面的难题。
原尻淳一早年获得龙谷大学研究所经济科研究硕士学位。在毕业后原尻淳一从事过多项职业,当过大学教师,又在多家大公司从事企业的营销和企业宣传工作,还担任过企业培训讲师。原尻淳一可谓是工作经历相当丰富。除了独著《高效能阅读》,还与他人合著《“职业未来地图”的画法》《整理的艺术3》等作品。
《高效能阅读》是原尻淳一将自己总结了多种读书法的经验基础上,并结合自己丰富工作经历,总结出了89条高效能阅读方法。在书中原尻淳一将这89条技巧分为7个章节。而这7个章节又分为“初级篇”“中级篇”和“高级篇”三个大的篇目。看起来如同玩一个电子游戏一样,一关一关地往下闯。当然《高效能阅读》不仅能给你玩游戏闯关的感觉,还能在闯完关后获得读书的技巧。
一、创造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在《头号玩家》这部电影中,未来世界许多人陶醉在虚拟现实游戏“绿洲”给人带来的沉浸式体验当中。影片中不少的人在玩陶醉于“绿洲”之时都不知道自己现实处于怎样的环境当中。如果读书也能带给我们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感,那么我们自然也能陶醉于读书当中。而这种陶醉感能够极大地提高我们读书的效率。但书本在毕竟是2D静态的,不像虚拟现实技术中的3D图像,那么如何打造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呢?《高效能阅读》的第一部分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
首先是有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我们身边最好用于阅读的环境就是图书馆。坐在图书馆里,安静地被群书包围,就算是不喜欢读书的人,也会拿上一本书翻上几页。既然图书馆的阅读环境那么好,我们为什么不在家打造一个“家庭图书馆”呢,就像喜欢看电影的人在家打造“家庭影院”一样。如何打造自己的家庭图书馆,《高效能阅读》已经给出了它的建议:在家里摆好一个书架,书架的附近就是用于阅读的椅子,以及工作用的桌子。当然,这个书架不能是个空架子或者摆一些其他的东西,而是做到物尽其用,尽可能地买书把书架填满。试想一下,当我们走到这个放慢书的书架面前,会不会不自觉地想读起书来。
(家庭图书角)
对于图书的来源,《高效能阅读》的观点是尽可能去书店买书。因为在网上买书一是容易买到不称心的书。还有就是书店有两种功能是网络购书无法取代的。一是书店经常会举办一些大型的读书活动,置身于这样的活动当中能够获得较新的图书信息。就像参加明星的演唱会一样,参加这种大型的读书活动,还能被现场活动的兴奋感所包围,使自己读书热情愈发高涨。还有就是在逛书店之时,有时还会不经意间发现一些好书。
好的读书环境只是第一步,创造沉浸式阅读体验更为关键的是自己能够全方位地爱上阅读这件事情。过去我们去读书学习,是因为我们家长、老师要求我们去读书。这种在外界的压力去读书学习,原尻淳一称作是2D学习。虚拟现实游戏都是3D的,我们要获得沉浸的阅读体验,必须要将阅读从2D学习过渡到3D学习。
3D学习就是学习者学习的动机来自现实的社会。要在现实社会中自己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觉得感兴趣的东西进行深入探索。并在这样的探索活动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开展阅读活动。三国名将吕蒙曾经不喜欢读书,在孙权的教导之后。吕蒙开始结合自己带兵打仗的工作,广泛阅读史书和兵书。并且无论军务多么繁忙,吕蒙都要挤出时间来读书。在后来与鲁肃讨论国家大事之时,吕蒙充分利用自己读书获得知识,讲的头头是道,受到鲁肃的赞赏,并在鲁肃去世后接替鲁肃的官职执掌东吴军政。
其实现在那些有着阅读的计划性的人与鲁肃一样,都是针对自己遇到的问题展开阅读,而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水平,进而提升了自己的收入。当阅读有了计划,有了目标在配合上自己精心布置环境,你将可以沉浸在阅读的世界当中了。
二、快速而又精准的阅读技巧
当你能够开始沉浸地阅读,你就完成了高效能阅读的初级阶段。但如果仅仅在这个初级阶段徘徊,那是无法取得成功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提高阅读的速度也是提高阅读效能的一个好方法。快速阅读能够在同等时间内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联想集团的主席柳传志就是一个快速阅读的高手。柳传志每天都要进行至少十万字的阅读,以便及时把握IT行业的高速变化。
在接下来的中级阶段,原尻淳一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针对商业、社科系论文书籍提出了自己的快速阅读法。这就是关键词结合假设验证法。具体的做法其实很简单,首先是仔细读完书的目录,对关键词大致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根据目录的结构,结合关键词对书的内容做出预测。在在接下来的阅读正文当中,快速找到关键词在文中的内容,并对关键词附近的内容进行仔细阅读,用于验证自己的假设。
如果自己的假设是正确的,那么恭喜你,你和作者想到一块去了。如果假设是错误的,那么不要灰心,这也是自己学习的一个过程,过后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或者创意写在书的相应位置。找关键词是为了把书给读薄。速度是为了把书读薄,当然读薄书除了找到关键词这样的加法,《高效能阅读》还提出一个有意思的方法,就是找到书中的不重要的部分,将其剔除,再阅读关键的部分。
在现代社会这样的高节奏下,人们对于快速阅读的需求远比以前大的多。为此出现了多种快速阅读的培训班。大多数的快速阅读培训班都提到了眼脑直映法。虽说这种方法非常有效,但它需要大量的练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而《高效能阅读》中的关键词结合假设验证法就不同,它是只要一学就会的方法,不需要花费大量的刻意就可以使用。这也正好符合了《高效能阅读》的副标题——任何人都能实践的“完全阅读术”。
三、构建阅读数据库与输出
在学生时代,老师曾说过是否完全懂做一道题,不仅仅在于把题做出来,还要能把题给其他同学讲出来,教会其他同学做。而在阅读领域,我们阅读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著书立说。《高效能阅读》的最后一部“高级篇”就是教我们如何著书立说的。
要想做到著书立说,首先第一点就是要大量的阅读。马克思在为了撰写《资本论》,就阅读了超过1500本书,并引用了十几个学科、数百个作者的观点。就算一个人的记忆力再好,也不可能将这1500本书的内容记下来,那么马克思是如何做到的呢?这就需要建立我们的阅读数据库。
数据库建立的第一步,就是需要我们每次阅读后都在书上做好合理的标记,将书作为自己的笔记本。除了普通的书,像杂志也是可以进行标记的。当然杂志标记普通的书不同。杂志除了上面的数据、图表,其中的排版方式也是可以标记下来,为我所用。
标记完后就要进行编辑和整理。《高效能阅读》里提到了一种编辑整理的方法,那就是卡片法。通过将自己阅读所知的信息加以编辑整理成卡片,再将卡片按照一定顺序整理好。这些卡片就成了自己的数据库。著名作家钱钟书就是一位善用卡片的大神。钱钟书一生写过十万张卡片,从 1929 年考入清华外文系算起到 1998 年 12 月去世结束,70 年间,平均每年 1429 张卡片。每一张卡片至少包含了一个新的知识点,十万张卡片课件钱钟书所获得的新知识之多。钱钟书能在学术、小说以及散文几个方面都有着非常优秀的作品,与卡片大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现在开始,一起提高阅读的效能,让读书成为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