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有多少人已经习惯了父母的陪伴与关心,甚至对此感到厌烦。
生活不会一成不变,如果有一天,父母离开了,我们会后悔吗?
1
李君是我的小学同学,高中毕业后辍学,此后一直待业在家。
我们偶尔会有联系,但因为他的啃老行为,其实我一直有些看他不起。
李君在家啃老,担子便全落到了他爸爸身上。尽管李君一天到晚只呆在家里打游戏,其他什么都不干,他父亲也毫无怨言,只是更加拼命的干活,以此来养活他。
李君大概以为生活会一直这样过下去,只是他欺骗得了自己,欺骗不了世界。
就在今年早些时候,李父住进了医院,短短两三个月后,医生便下了病危通知书。有两个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他病发,劳累过度与忧郁成疾。
医生可能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如此的劳累与忧郁,但了解他父亲的人都知道。他为了养活啃老的孩子而拼命工作,有时甚至从早上5点干到凌晨一点。为了孩子的未来而忧郁,曾经滴酒不沾的他后来却常常借酒消愁。
听前去探望的人说,他父亲求生意志很强烈,我想他并不只是害怕死亡,更是害怕自己一旦离去,孩子能依靠的人就更少了。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父最终还是走了,葬礼上李君泪如雨下,自责不已。经此大变,他可能会痛改前非,发愤图强,也可能会更加堕落,将啃老进行到底。但不管如何发展,这一切他父亲都看不到了。
父母陪伴在身边的时候,总以为会永远陪在身边。然而一旦离去,就真的永远也回不来了。
2
前几年打游戏的时候认识一位网友,他技术不是很好,却很喜欢开脑洞写战报。
由此暴露了他的一个长处,语言恰当,情节离奇,各种历史典故信手拈来,文学功底极其深厚,短短时间就俘获了大批粉丝。
因为他家乡在安徽,我们便戏称他为皖国公。
后来在与国公的交往中了解到,他毕业于上海某著名学府,因为专业与工资原因,同学们大多就职于沿海地区。他却独自打道回府,干了一份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工资还不到同学们的1/2。
好友们也曾经给他介绍高薪的专业对口工作,却被他一一拒绝。
听到这里我很奇怪,世上难道还有人嫌钱多吗。他莫非有什么难言之隐?
原来国公小时候家里穷,父母外出打工供他读书上学,他也很争气,一路走来都成绩优秀,是家里的骄傲。
国公学习的动力就是回馈自己的父母,但父母外出打工多年,钱是挣到了,人也苍老了。人老多病,又想着落叶归根回了安徽。国公放心不下,宁愿工作差一点,钱少一点也要陪在他们身边。
国公当时依稀说“小时候,父母为了我外出打工,一年见不上几次面。现在父母老了,需要陪伴,我可以拿比现在多得多的工资,但如果代价是一年只能和父母见上几次面,那么宁愿不要。父母在,不远游。”
曾经我们幼小,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现在我们长大了,父母却变老了。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父母们嘴上从来不说,但哪个孩子忍心对年迈的父母视而不见。
3
从去年开始,妈妈便催我相亲。我硬着头皮去了一次,便不了了之。
今年以来,老妈越演越烈,每天三句话不离相亲。不是问我和相亲对象聊得怎么样,就是问什么时候把她约出来。
我从一开始的得过且过,到后来的忍耐,再到按耐不住,开始想着通过一种迂回的方法,劝说老妈暂时放缓这个念头。
一天吃晚饭的时候,我对老妈说“妈,你还记得我那个去年生了儿子的同学吗。”
“当然记得,你得跟他好好学学,让我早点抱孙子。”
“上个月我去他家的时候,发现他妈搬走了,以前天天住在一起,现在只能偶尔碰一次。”我说
妈妈沉默了一会“我当然知道你结婚以后,就不能跟你在一起了。所以要趁现在我还在你身边帮你把路铺好,工作是,相亲也是。”
原来不用我说,您早就知道,相亲就是我不再陪在您身边的开始。尽管如此,你宁愿加速这个进程,也要帮我物色一个好对象。
成长就是一场旅行,父母送我们出门,然后头也不回的离去。既然我们注定要分离,那么早还没有分离的今天,请允许我多花一些时间陪伴在你们身边,直到再也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