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对确定位置》听课感悟

    听了王珊珊老师《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收获颇丰,也有不少思考。

王老师以“确定磁铁位置”游戏开启课堂,从“描述位置找磁铁”的生活情境切入,贴合学生认知。当学生发现“难找准确位置”时,自然引出“用尺子量”,将生活经验与数学测量关联,为数对学习做铺垫,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且解决生活问题。

游戏从“线上移动(一维)”到“面上移动(二维)”升级,巧妙制造认知冲突。一维时“一个数字描述位置”,二维时“位置难描述”,推动学生自主探索。学生完成作业单、展示不同作品,王老师引导对比“作品区别”“验证效果”,逐步聚焦“简洁表达位置”,让数对概念在思维碰撞中自然生成,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

课堂末尾,王老师列举“五子棋落子、经纬网、洞洞格选礼物”,把数对与生活紧密联结,拓宽学生对数学应用的认知,让数对从课本知识变成生活中实用的工具,落实数学核心素养里的“应用意识”培养。

同时提出一点自己的建议:

1.作品展示环节:交流深度可拓展

学生展示作业单后,对比作品区别时,可让学生更充分表达设计思路,比如追问“你为什么这样设计网格?” 。目前交流稍显仓促,没能完全挖掘学生思维亮点,若深入对话,能让其他学生更好理解不同方法优劣,也能让展示学生梳理清晰自己的思考逻辑。

2.数对创始人介绍:融入可更自然

介绍数对创始人时,可结合课堂情境衔接,比如在探究出数对简洁性后,说“其实早在……数学家就想到用类似方法,我们一起了解下” ,当前过渡稍显生硬,自然融入数学文化,能让学生感受数学历史传承,增强文化认同感。

3.练习梯度:可更精准分层

生活应用环节的练习,虽涵盖不同场景,但可细化梯度。比如先基础应用(五子棋落子说数对),再进阶拓展(给定经纬网数对找城市),最后创意挑战(设计洞洞格数对游戏规则) ,当前练习呈现相对平行,对不同水平学生的提升助力,可通过分层设计更精准。

这节课让我看到“游戏化教学”的魅力,王老师用游戏串联知识,让学生在玩中思、做中学,真正体现以生为本。同时,也意识到课堂细节打磨的重要性,从环节过渡到练习设计,每一处都关乎学生学习体验。

数学课堂应是“生活—数学—生活”的循环,既要扎根生活引兴趣,又要通过数学探究提炼本质,最后回归生活用知识。王老师这节课在“生活—数学”转换做得精彩,后续在“数学—生活”应用的深度与广度上,若再打磨,会更出彩。

总之,这是一堂充满活力与思考的数学课,既有值得借鉴的游戏化教学范式,也有可探讨优化的细节,为我们探索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样本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