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真是光阴似箭呀,这一转眼,我已经到简村30天了,期间也留下了四十篇大大小小的文章,承蒙老师厚爱,其中包括了三篇推文。不过,日更三十天带给我的收获远不止于推文带给我的区区几百个钻。
1.初心
我当初到简书来基本上就是出于巧合——当时是七月底,我在游览器上搜“什么平台可以写作”结果出来的第一个就是简书。这个其实偶然性挺重的,毕竟简书属于一个比较小众的写作平台,估计一天活跃人数也不超过20w,如果我现在去搜这同一个问题,答案可能就不一样了。
不过也算是歪打正着,相对于其他网络写作平台的网文肆虐,简书相对纯洁很多;简村也很适合像我这种新手:在这里,基本上只要你有一颗想写作的心,并愿意付出时间写个几千字的文章,你完全有机会被推文上榜,这对于新手作者是一个难以拒绝的鼓励。
言归正传,接下来谈谈我写作的初心。我写作的想法萌芽于小学时期,当时我没有什么太多朋友,网络也没有过分接触,出于无聊就开始阅读有趣的书籍来打发时间。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我读的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小说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时家里穷得要命,也没有什么闲钱去买其他的书,所以在那段时间我把这本书看了不下十遍。说来惭愧的是,现在的我已经近十年没有碰过这本书了,不过书中的力量依然激励着我。
后来家里条件好了些,我妈就买了四大名著和《史记》等等历史文学色彩偏重的书给我看,虽然这些书也很有意思,但毕竟当时也小,对于太过沉重的文字还是缺乏兴趣,随意翻阅几下就合上书了。
之后一次学校组织读书会,我无意间接触到了曹文轩的书——当时看的是《草房子》。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基本上每年都会看几部他的书。曹老师的书十分纯美,而且比较贴合农村的生活,所以对于当时年少且在农村长大的我来说有着独到魅力。也正是他的书让我萌生了写作的想法。
在印象中,小学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小说,应该是写一个蚂蚁的探险,不过可惜的是情节已经忘的差不多了。
后来到了初中,由于学业压力比较大,就放下了写作,专心学习去了。对我而言,初中的生活经历对我影响很大,那段时间经历了很多人性的冷暖,自己也成长了许多。
之后便到了高中。高中时我比较贪玩,高一的时候成绩一落千丈,高二的时候开始重拾努力,就在重拾努力的过程中,我又捡起了写作——这时的写作几乎成为调动我努力的工具,通过写作逐渐让我躁动的心得以安静。在那段时间大概写了几万字的短篇和十万字左右的长篇,这些文字基本上奠定了我的写作风格,遗憾的是都没有保存下来。
现在到了大学,空余时间逐渐多了起来,我也开始尝试一些之前渴望尝试的东西——旅游,吉他,日语,写作……每一次尝试都让我获益匪浅。
其中对于写作的尝试,一方面是希望自己能完成高中没有写完的长篇,送给我的两个好兄弟;另一方面则是想写出一些短篇纪念我的青春与故人。
这是我对我的好兄弟和我自己的承诺。带着这个承诺,我来到了简书。
2.感悟与收获
来到简村一个月,我在这里感受到了很多温暖——在这里我收获了很多志同道合的笔友,他们的文笔各有千秋;也认识了很多老师,他们的指点字字珠玑。
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小乐老师的原型)曾和我说过,“人的创作过程就是释放情感的过程——人们心中有情感用平实的语言说不上来,那就用文字去描绘;文字也描绘不了,那就用歌声去释放;歌声也释放不出,那就用舞蹈让自己汗如雨下;如果这样都不行的话,可能就只能用死亡去诠释自我了。”
我现在对他说的这段话很有感触:每次写作我都感觉会舍去一部分自身的情感——有悲伤,也有快乐。通过写作,我可以调节自身的情感输出;通过写作,我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
人生还有那么长,希望我和简书的故事可以继续下去,“一直游到海水变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