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高考作文题公布出来,全国卷1开头就是一句古文:“民生在勤 勤则不匮”,天哪,这是什么意思?“民生”这么大题目,真的是考高中生的么?北京卷的标题更吓人:“文明的韧性”,要求里写明要结合中国历史,这是考语文还是考历史啊?
从高考作文题来看,考的不仅仅是知识储备,更考学生的思维和想法,题目大,就要求眼界宽,思想更要深邃。语文考试考历史知识其实不能算“跨界”,中国自古就是文史不分家,《三字经》里有“经子通,读诸史”,意思基础的文化课读完了,就要读史书了。
可是,孩子学习已经很忙了,课外书那么多,该看哪些书,又该如何看起呢?而且,就算看了,还会忘啊。像《三字经》,很多娃在幼儿园里就背过了,可上一年级时就几乎忘光了。背过的都会忘,只看没背过的就更不用说了。花了时间,孩子又记不住,又该怎么办呢?
其实,记不住大多是因为印象不深刻,印象不深刻往往是因为不理解,而不理解,基本是因为古文太晦涩,历史太厚重,成年人理解起来尚且费劲,何况孩子?
恰恰有一本书,来帮我们解决古文难读历史难懂两大问题,极大缩短古文经典与我们的距离。它的名字叫《念楼学短》。
名字就没看懂?别急,稍后我来解释名字。
在网上书店,看到推送这本书介绍时,首先吸引我的,是为这本书作序的人——杨绛先生,首先能请动杨绛先生写序,作者和作品八成错不了。杨绛先生对《念楼学短》评价是“读了能增广学识,读来又趣味无穷。” 能“增广学识”的书数不胜数,但同时还考虑读者感受,写得“趣味无穷”的书,恐怕就少如凤毛麟角了。
先从书名“增广”一下学识吧。作者不是要故意起个刁钻的书名。
念楼,是廿楼的谐音,廿是二十,念楼就是二十楼的意思。作者住在二十楼,就用“念楼”称呼自己的书斋。就像苏轼在东坡住了一段时间,所以管自己叫“苏东坡”。
学短,是这本书的精妙所在,也道出了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这是一本写给孙辈的书:挑短小精悍的古文,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经典,而对于“短”,他的标准是每篇绝不超过100字,真的够短吧?
作者钟叔河是新中国著名的出版家,也是编辑,学者,散文家。他曾任岳麓书社总编辑。岳麓书社是出版古文书最有名的出版社之一,在这样一个出版商任总编辑,可以想象钟叔河先生的文言文修为之高。
钟叔河老先生,从1991年就开始在报刊上连载《学短》的文章,从各种古籍经典中,精心挑选每篇不超100字的文言文,这样孩子们在几分钟内就能读完一篇,毫无负担。后来出版社将连载文章集结成书,居然有厚厚的两本。老先生不问自己能得多少版税,却问出版社:“怎么能让这本书便宜些?”他想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读到这本书。
全书共分53个主题,所选文章覆盖面极广。时间上跨越2000多年,早到春秋战国时的四书五经,晚到晚清的曾国藩家书。题材上横跨多个领域,除了儒家经典,还有笔记小说、序文题跋、文论诗话、君王诏令。内容上包罗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作者还把古人讲的故事和道理,结合到当下的生活中,很容易引起读者共鸣,极大缩短了古文和今人之间的距离。
一、易读好懂。
虽然是个文言的短文集,不过每篇都是先以作者翻译的白话文“念楼读”开头,读起来非常亲切,不习惯读古文的小伙伴也会“看不懂”。
比如《家人的短信》主题中的一篇《缓缓归》,他的开头是这样的:
“路畔田头,野花已经开遍,你也可以慢慢收拾回家来了吧!”
怎么样?没有阅读障碍吧?对应的原文大家想必已经猜出来了——
对了,就是经常出现在影视作品里的名句: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他的“念楼读”,不是简单字对字的翻译,而是把话完全换成我们平常说话的样子写出来,再加一点文学润色,这让每篇开头的白话文部分,都可说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美文。
孩子轻松无压力地读完“念楼读”,先明白了意思,再去读一下文言文的原文,因为不必为理解文言文而费脑筋,就有精力去领略文言文的优美和简洁。
二、思想深刻
而每章的第二部分“念楼曰”,则表达了钟先生对这段文字的感想和反思。
好像《缓缓归》这一篇的“念楼曰”,先讲了吴越王钱镠(音流)虽说乱世英雄,却在给妻子这封短信中尽显铁汉柔情。这一点一般读者也容易体会到。大师就是大师,钟先生没有止笔于此,继而表达了他读出的另一个重要信息:钱镠对女性的尊重。在女人只是男人附属品的古代,钱大王没有命令妻子马上回家,而是告诉她家里花开得很美,(想必他夫人很爱花吧),问她要不要回来看看,完全是商量的语气,对夫人的这份尊重,实在难能可贵。
我们鼓励孩子读书,既是为了能考个好大学,也是为了能增长他们的知识和见识。要增长见识,读书时必须要“思考”。记得以前老师教我们:要先把书读厚,然后再读薄。所谓读厚,就是要通过思考,看出作者没有写在字面上的意思。钟先生看缓缓归,就是思考了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样婉转,而不是直接下个命令,才看出钱大王对于女性至少是对他妻子的尊重。
通过“念楼曰”,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学习钟先生读书思考的方法,却不必要求孩子的想法非得和钟先生一样,如果不一样,也是一种思想上的碰撞,不是更有趣么?
三,故事为王
一本书要吸引孩子,必须要讲故事。钟先生很懂这一点,他选的古文大部分是故事。就算原文没有什么情节,他也用讲故事的方式给呈现出来。
比如有一篇《梦想》,原文一共只有22字。大意是说,“我”(作者)对生活要求不高,就是特别想住在小河边长着竹林,竹林中间露一扇小窗这样的地方。
“每见竹树临流,小窗掩映,便欲卜居其下”
多么质朴的文字,多么美好的梦想。这样的文字,无论大小朋友都不会有距离感。小朋友听到,大概会憧憬这样一片竹林,好奇那扇窗后面是什么。大一点的孩子读了,可以知道,梦想不必大,小河竹林足矣,描写不必繁,简简单单最感人。
四、古为今用。
书中选的古文,大部分本来是有题目的。但作者还是赋予了它们一个标题,让古文贴近我们现在的生活。比如第一部分《论语十篇》,作者重新改的标题是这样的:《夺不走的》,《什么最重要》,《何必使劲敲》等等,改得非常接地气,而且想找什么主题,顺着每个标题去捋一下就行了。
全书第一篇《师生之间》,实际是讲《论语》里的一篇《各言尔志》。孔子请两个弟子——颜渊和子路——说说自己的志愿,弟子们说完各自志愿之后,问老师的志愿是什么,孔子没说大话,只是简单说了自己的愿望。
钟叔河老先生评论说,作为导师而不说大话,是孔子最为可取的地方。作者没有花很多篇幅解释原文,而是在文末来一句点睛之笔。我们给孩子讲的时候,就可以顺便让孩子了解一下,圣人说的话,不光内容可以学习,圣人说话的方式更值得学习。这就是古为今用了。
五、包罗万象
《念楼学短》一书,上册按选文来源分主题,下册则按体裁分主题。比如议论文、抒情文、写景文、人物文等,让这本书好像字典一样,你可以需要什么去看什么,不必非得从第一页开始一气看到最后一页。
作者似乎还是怕孩子们找起来不方便,甚至还按文章用途做了分类,邀约、倾述、说事、家人等各种形式的短信。上面说到的《缓缓归》就是《家人短信》里的一篇。
书里引了一段苏轼的《自评文》:
“我自己的文章,像充蓄在地层中的大股泉水,随便在哪里开个口子,就会喷涌出来……”
这“大股泉水”来自知识和阅历的积累,《念楼学短》为孩子们积累国学知识开辟了一条捷径,写作文再不愁没有素材,这样的学生,想不成为语文老师的宠儿都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