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智齿》,422页,190千字,7个小时,停不下来,很现实很社会。作为郑渊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言语犀利讽刺味儿还有点浓,但深邃不乏幽默,理性不失温度。
不想书透,只想慨乎言之。
20岁的梁功辰自从长了一颗文学智齿,还特别幸运的拥有与之配对的黄金通道,这可是一亿比一的机遇,从此一路畅通,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即使没有入木三分的观察,也有令人击掌称叹的情节,十多本小说,本本畅销,如此年轻竟被冠以“泰斗”头衔。失去它,验证它、寻找它,得到它,所有的故事就此展开,童话就这么神奇,一切皆有可能。
看到梁功辰说的法律论,硬法律(法规)和软法律(信仰),外在强制,内在信仰。犹记在拉卜楞处,感受信仰的力量,那是直击心灵的震撼,令人生畏。突然间想到那部电影《冈仁波齐》,朝圣之路,路长且艰,因为信仰,所以坚持,因为信仰,所以不卑不亢,因为信仰,所以满足。期待西藏之行,抚平所有的不平静。
何为应试,梁功辰形容的很是形象,所谓应试,实为捆绑。只用会死记硬背、重复和崇拜前人的知识,不用会干别的。沉闷的教室,堆砌如山的试题卷子,启东黄冈大冲刺……我的高三,幕幕闪现。甚是高考失利,再无复读之心,厌恶恐慌。现实中这场前赴后继的战事,还在继续,没有终点。学而思、励步、新东方、启程,英孚……在我四周开设,学区、升学率……在我耳边充斥,家长有着太多的焦虑和浮躁,孩子有着太多的逼迫和比较。说什么春花、夏雨、秋月、冬雪……孩子,待你学业有成,再走四方游五湖吧!这就是现实!孩子,希望你有着初生牛犊的气势,有着无知无畏的胆魄,有敢才有为。学习本是重塑大脑,改变思维方式,不仅仅是填充知识。文化、艺术、视野、格局、独立……
“梁新,你的冤案到此结束了!”这是父母见到孩子的第一句话!梁氏夫妻甚是异口同声。这就是来自“原生家庭”的力量!家庭教育,一种无声的潜意识式教育,容易在有声的校园教育之前固化,相当重要。对于这种教育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还是“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值得思考。父母的到来梁新幸福相依,甚至用挑战的目光看着周老师,那种稳操胜券,让老师都为之颤抖、震惊。而最终在梁功辰用同情心、正义感、玩笑之说,获得真相,赢得掌声,完美化解。无疑,梁氏教育是成功的!
“作为孩子,有什么也不如有好父母;作为父母,有什么也不如有好孩子。”陶文赣的哭诉,满是辛酸无奈,而这句更是让我念念不忘。好父母、好孩子,说给父母,说给孩子,是告诫也是警示。陶文赣从到处旅游倒时差到市长儿子沦为罪犯儿子倒落差,由横变纵,从天堂到地狱,体验悲惨的人生蹦极跳,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往日光鲜不复有。而后,他想成功想证明,想要存在感想要安全感,更是想自己的妻子在超市邂逅初恋情人时扬眉吐气、谈起风生挺直腰板!面对这颗智齿,他动摇了,发生窃取之意。事发之后的这通哭诉,更是软化了所有人。坦言,我倒觉得他是全书中刻画最为饱满的人物,真实而现实。
梁家保姆王莹对“外来人口”的热辣犀利解读,更是对现实的发声亮剑。她经历过“节前偷盗期”,遭遇过X会前的遣返。若不是切身感受,又怎会向“城里人”发出“是不是农村人在,就是守着定时炸弹过节开会?”这样的强烈疑问?问你,问我。城里人、农村人,我们都是劳动人,且是互相依存,缺一不可。个体不代表整体,偶然也绝非必然,以偏概全,不对。
有钱能使鬼推磨?现在,人都能幻化成推磨的鬼。鬼不可怕,因为看不到,人才可怕,因为猜不透。良心、孝心?钱的驱使下,黄德飙还是给老父亲拔了牙,那10分钟,他流的是泪更是磨台里榨出的钱。嗯,钱是好东西。马抗,活硕士出任火葬场厂长,史上第一人。从消费者理论到终结消费者。兴建新焚炉,科处局部及大款炉,拉开档次级别收费,更是后来意欲名人效应,广而告之以创收……人死化灰,简简单单,多好,何必镶金玉……
谭青,《控飘》1万册到30万册,版税2万到58多万,向作者隐瞒印数,独吞利润,给作者的只是残羹剩饭。谭青绝不是个例,她的背后不知有多少个同类。高建生酒后对出版社邵厂长的控诉,直白揭露传媒市场黑幕。印刷厂返回扣,印书偷工减料,印刷质量下降,侵犯读者利益,损害出版社和印刷厂声誉。出版社吃回扣,看钱选印刷商,吃的是钱,更是定时炸弹。呼吁同行公平公正,拨乱反正,行业正向发展,满满的正能量。
故事的结局,绝对的意外,想知道,来读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