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传习录》的节奏颇为快了些,我觉得今天的体验也验证了一个说法,书看的越多,就会看得越快。
以前看现代人的书看多两本时稍微有点这样的感觉,但是不能妄言。现在看古人的书,看多一些了,也慢慢开始有类似的感觉。
看来工多手熟,这个道理果然是有点依据的。
不知不觉的就已看至了陆澄录的第三十六篇,可是我眼角的余光再次扫过第三十四篇时,一种莫名的感觉突然涌上心头,突然觉得这篇文字里所记录的东西,如果深层的理解一下,竟然直接暴露出两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圣人认知上的误区,原文见图。
陆澄问:孔子说周武王没有做到尽善,孔子可能对武王有不满意的地方吧?
先生说:周武王自己来看的话,就应该那么做。
陆澄说:如果文王没有死,那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先生说:文王在世的时候,已经拥有了天下的三分之二,假如文王在武王伐纣的时候还没有死,也许就不至于动用兵卒,剩下那三分之一也会自然归顺,文王只需妥善处理与商纣的关系,使纣不再纵恶,就可以了。
孔子谓武王未尽善 ,语出 《论语 ·八佾 》 : “子谓韶 : ‘尽美矣 ,又尽善也 ’ ;谓武 : ‘尽美矣 ,未尽善也 。这便是本篇陆澄问的由来。
首先从这一段话中,我们能发现大圣人孔子在对事物的认知上也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的。
原谅我这么直接对圣人不敬,各位先别急着拍砖,阳明先生在回答陆澄问题时的那句话,意思其实跟我的意思是差不多的,但是他需要对学生做出表率尊重孔老夫子,不便直接说出。
而我这个胆大妄为的人说得直接一点我觉的无所谓,既然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何妨直接一点表明呢?(心直口快的人情商有时是有点欠奉的)
为什么我说孔子的认知存在问题呢?
孔子的一生提倡和宣扬周礼,自己也是一个礼制的超级铁粉,认为武力的东西都是不好的,所以他的一生都在讲以仁治国,追求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他的想法很好,也身为表率,但是他所处的年代却是一个社会剧烈动荡的时代。群雄逐鹿,烽烟四起,这个时候更加需要那些能平定天下,一马当先的武将,或者是能于运筹帷幄中歼敌于千里之外的谋士,孔子的仁心仁术在时代中没有施展的机会。
虽然大家都知道他说的是对的,但是解不了燃眉之急,是以在那个年代他无法去到庙堂的核心,终身不能成就更大的功业。
今天看来,这也正是他的认知误区给他带来的影响。
这就好像一个人现在口渴得很厉害,你不给他水却给他一块美味的蛋糕,蛋糕好吗?好!但是解决不了他口渴的问题啊!蛋糕暂时可以欣赏一下,必须先解决了口渴的问题,才能咽得下蛋糕。
武王伐纣,动用的是武力,可是有谁见过不用武力可以推翻一个政权建立新政权的吗?又有谁见过,能够把自己的江山毫无条件的拱手让给外人的?如果那样还要军队做什么?要武器做什么?研究兵法又有何用?
面对不同的状况一定是要用不同的做法的,朋友来了有好酒,敌人来了有猎枪。光打口水仗是打不下江山的,要不然抗日战争中国也不用打八年了。
所以王阳明说的那句话很对:武王自己觉得对就是对的。因为他的行为给自己和国家带来了正确的结果。
这一篇有意思的是,这对师生在前面学生问了个好问题,老师给了个好答案。但是接下来,学生问了个傻问题,老师也给了个根本不存在的答案,毫无意义。
陆澄问:如果文王没有死,那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这个问题我们换个方法来问一下,你可以想象成类似这样的:
如果我当初读书用功一些,那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呢?
如果我当初没有嫁给你,我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呢?
如果当初与那个顾客沟通的时候注意一下这个问题,那个订单会不会就签下来了呢?
。。。。。。
这个世界上有“如果“”这个词,但是很多人把它的用法都搞反了,也把思维的方式搞错了。
人们总是在事情发生了之后才来想:如果当初怎样怎样,会不会变成怎样怎样?如果当初没有怎样怎样,会不会就不会怎样怎样?
可是这样的“如果”有意义吗?你能够时间倒流历史重演吗?
正确的“如果”是现在想以后:如果我这样做,下一步会怎样?如果我不这样做,会有什么影响?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该如何解决?
“如果”应该是你对未来的一种设想,并指引你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如何行动。不是让你用来做自我安慰,或者放马后炮的。
文王如果没有死,就可以不用动武劝说纣王退位吗?如果他劝服不了呢?如果纣王把文王给灭了呢?中国的历史是否要改写呢?这样的问题问得有意义吗?做这样的设想又有意义吗?
如果你当初读书用功点,你现在应该是博士,学术有成,时间自由,财富自由。可是有机会如果吗?
如果你当初没有嫁给这个老公,说不定嫁个流氓地痞,整天受虐待。你想有这样的如果吗?
如果你当初接待顾客时服务有加,态度专业,说不定能签个超级大单。但是为什么当初不做好呢?
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发生了之后就再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如果结果已然不如人意,你也无需再去想象了,徒增烦扰。
再有人问你:如果怎样怎样,会不会怎样怎样?你只需要回答一句:过去的事永远没有如果,不需多问。有时间现在可以为你的未来想想如果!
字码到这,要声明的一点是,我并不是要显出自己比圣人还要厉害,只是我们不管是在面对什么样的人和事的时候,我们都不能放弃独立思考。
因为每个人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习就是要能够吸收好的,发现错的并能纠正,这样才能证明你真的理解和思考过,如果都是照本宣科的读白口书,不读也罢了。
当然孔子还是优秀的,王阳明也还是很优秀的,没有如果,这个就是结果。